取消“重点中学”
何必再评“示范学校”
■高振千
“孩子考上了省重点高中!”今后将不能成为家长们口中的谈资了。因为浙江省已取消了“省重点普通中学”的评选,取而代之的是“省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评选。日前,笔者获悉,浙江省教育厅拟认定全省32所学校为首批“省一级普通高中特色示范学校”,温州市共有两所中学入围,分别是温州中学和永嘉中学。
“重点中学”的评选始于上世纪90年代,当时由于浙江省普通高中在场地设施、师资管理等软硬件条件都较为落后,为了改善办学条件,促进高中教育的发展,提高高考升学率,各县市纷纷举全县市教育财力、人力,集中力量办好一所“重点中学”,这就是后来被人称之为的“县中现象”。在当时的环境、条件下,通过评选“重点中学”这种举措,一定程度上促使政府加大对高中建设的投入,同时也起到了“窗口高中”的作用。“重点中学”有优先的招生权,能得到更多的扶持等,在这样被百般呵护下,慢慢壮大起来,成为“初升高”的“香饽饽”。
但是,随着教育形势的发展,“重点中学”渐渐暴露各种问题,被人们所诟病,取消“重点中学”的呼声日益高涨。有意思的是,这边“重点中学”的影响还难以消弭,“取消”的号令还未能奏效,那边“特色示范学校”评选业已轰轰烈烈开展,并且纷纷隆重登场,大有“按下葫芦浮起瓢”的味道。
“特色示范学校”评选名义上是为推进高中新课改的措施之一,加快普通高中课程的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持续提高普通高中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水平,可这样的目的能实现吗?既然你学校有鲜明特色,又何愁别人看不见,用评选的手段去催生反而有拔苗助长之嫌。至于能不能“示范”、“引领”,老百姓心里自有一杆秤去衡量,恐怕不是仅凭评选就能扭转他们看法的。
尽管“重点中学”和“特色示范学校”是两个不同的评价体系,前者注重的是学校的硬件设施和教育教学质量,后者注重各个学校的办学特色和特色课程开发,但凭目前的评选方式和机制,很难树立货真价实的典型。获评总数的严格控制,竞争之激烈可想而知。许多学校磨刀霍霍为声誉而评选,一旦评上便刀枪入库该干吗还干吗,一轮又一轮的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评选常常沦为走过场,却无多少教育实际价值,这也难怪有人评价说称号的改变反正是“换汤不换药”。
“特色示范学校”的登场能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和社会的认可吗?难道非评选就无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吗?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心中有自己的评价标准,在约定俗成以升学率评判学校的视线之下,这“取消”或是“评选”,在笔者看来都没有多大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