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荣誉牌何去何从

    荣誉牌何去何从

    ■高振千

    近一段时间,走在江苏省金坛市中小学的校门口,不少细心的市民发现,原先挂在学校大门附近显眼位置的各种荣誉牌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教育格言、校园文化类的布置装饰。这一变化源于金坛市教育局的一项名为“荣誉牌下墙,文化上墙”的倡议(4月9日《中国教育报》)。

    当下,走进各地各类学校,总能在校园最醒目处看见整排的荣誉牌,从教育教学质量评比到党政工团的先进单位,从师生团体各种竞赛到各部门授予的示范、基地,各式各样、应有尽有、蔚为壮观。年年有评比,年年有先进,多则上百块荣誉牌,少的也有几十块,尤其是那些名校,荣誉室里简直“牌满为患”。

    不少学校之所以喜欢在校园显要的位置张扬荣誉牌,其目的自然是为了告知参观者,本校的历史有多辉煌,办学水平有多高,声誉有多好……然而,一所学校的文化底蕴及其影响力,绝不是几个荣誉牌能彰显的,荣誉只能代表过去,牌子再漂亮,也不能替代坊间传颂的口碑。

    物以稀为贵,荣誉牌太多了,自然也就贬值了。如今,许多学校荣誉牌放不下,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育界以及相关部门评比的泛滥,同时也让人怀疑其含金量几何。一些先进评选是从上到下分名额的,有轮流坐庄的味道,学校把材料做得美轮美奂报上去,没准到时候就给一个奖牌;一些评比是需要准备台账的,还要到学校实地查访,这就要大张旗鼓地应付,进行全校总动员,不过,看台账也好、调查访问也罢,大多属于走过场,参与评比的基本上都是能通过的。这已然成为众人皆知的“潜规则”。

    校园荣誉牌如此,各单位各部门的荣誉牌亦然。在有些单位和部门,各类“荣誉”多得连专门的陈列室都盛不下,有关领导依然乐此不疲。也因此,一些无良商家精于此道,藉一块块炫目的“荣誉招牌”骗人钱财,近日央视《焦点访谈》就曝光了医院评比明码标价的乱象:一个叫“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的组织,前不久在北京一口气狂发321块奖牌,吸金近千万元。

    形形色色的真荣誉、假荣誉之所以有市场,既源于功利、虚荣的社会心态,也和不合理的评价机制息息相关。要扭转这种现象,需要主管部门持续清理整治、全社会转变观念,更需要在制度建设上有所作为。

    期盼瑞安也出现“荣誉牌下墙,文化上墙”的新气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广告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广告
   第00006版:聚焦点
   第00007版:议事厅
   第00008版:微播报
   第00009版:在现场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新居民
   第00012版:新闻绘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专 版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叫响“社会工程师”
图片新闻
荣誉牌何去何从
慈善不是奢侈品
关于开展瑞安市“五水共治·你我同行”
微论文有奖征文的通知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4 荣誉牌何去何从
2014-4-1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