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印刷术技艺
专项职业能力鉴定考核首次开考
5月23日上午8点40分,瑞安市开元职业中专校园里铃声响起,42位准备就绪在教室里等候许久的考生,开始了一场特殊意义的考试。
在考场,记者看到,每位同学的桌子上摆放着试卷和笔墨纸砚,此外还有几样奇怪的“考试道具”。细看之下,才发现原来是刻刀和木头。据该校木活字印刷术任教老师肖云飞介绍,刻这些木头也是其中的一项考试项目。而今天这场意义非凡的考试就是“木活字”印刷术技艺考试,这同时也是“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印刷术技艺专项职业能力鉴定考核”的首次开考。
本次考试主要从刻字十六字诀默写、反字书写、木活字雕刻三项内容展开。这些同样也是学生在日常木活字印刷技艺课程里的重要学习内容。
据史料记载,木活字印刷术由王祯于公元1298年创制,清乾隆元年(1736年)随王氏后裔迁入瑞安市平阳坑东源村。如今,东源村村民仍在沿用王氏先祖的传统木活字印刷技艺修编族谱,近20道工序被完整保留。这也成为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堪称世界传统印刷术的“活化石”。瑞安平阳坑东源村的木活字印刷术在2008年就被列入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2010年11月,以瑞安市“木活字印刷术”为申报主体的“中国活字印刷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因此,本次技艺考试的意义之深远和重大,可想而知。
但是这一“活化石”却也难逃后继无人、随时可能断根的命运。而开元职业中专学校于2010年开始开设的木活字技艺教学课程的设置初衷就在于传承这门古老的技艺。
据了解,开元职业中专一直十分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在市文化部门的号召下,2010年更是投入了50多万元专项资金购买设备、特聘5名校外木活字印刷技艺大师,动员学生进行“木活字印刷”技艺的传承文化学习。日常教学中高一阶段学生全部参与学习,高二阶段学生择优提升。这次42位考生就是从全校几百位学生中筛选出来的。四年来,学校共有300多位师生认真学习了此项古老而伟大的技艺。
该校除了木活字课程的开设外,还将竹编等传统技艺引入日常教学活动中。肖老师表示,这次考试就像是成果验收,但是成果验收之前,学校的老师和同学都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据了解,该校多次组织“非遗进校园”活动,组织木活字技艺大赛、演讲比赛、书写反字、雕刻字模比赛、创意作品展示等活动,并经常受邀到校外进行技艺展示和“非遗”成果展览活动。通过师生们的共同努力,学校在“非遗”教学方面获得了多项荣誉,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教学传承基地”、“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集体”等。随着学校的“非遗”教学名声渐起,许多媒体也纷纷来校专访,2013年9月,日本的NHK电视台还专程来校进行拍摄。
该校校长金剑表示,开展此项活动是想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国家的文化,引起全社会尤其是青少年一代对传统文化的广泛关注,使其有效地传承下去,不至于断流。同时,这些传统文化教育也为学校教学工作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吴超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