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绣换镯”
谱孝道新篇
■王国荣
重庆媳妇周维芳,欲卖掉她耗时一年完成的大幅十字绣,为婆婆买只手镯作生日礼物,以回报婆婆十几年来的关爱。这确实是个淳朴的想法,因为如周维芳自己说的,“我真的不是炫耀,我婆婆实在太好了”(详见本报6月12日第9版)。
中华传统孝道文化源远流长,自古孝文化典故层出不穷。瑞城这个“以绣换镯”的新闻,为“孝道篇”补上一篇新章,为今人行孝作了一个注解。此事虽不见轰轰烈烈,但平淡之中见真情,必然打动人心。
这是新时代一户平常人家的一段婆媳情,从媳妇周维芳平实的口吻中,我们看到了一位和蔼可亲、待媳妇如女儿、十年如一日帮着媳妇的好婆婆。婆婆的好,周维芳桩桩件件都记在脑海里,许多细节难以忘怀;婆婆的好,好到让她无以言表。因此,她对婆婆更加心怀感恩。也正是感念婆婆的恩重,所以她萌发“以绣换镯”这个方式,来报答婆婆。
为完成这幅十字绣,在连续一年多时间里,周维芳每天都要花上好几个小时专心刺绣,这对一位异地打工的中年妇女来说,需要付出多大的耐心与毅力?绣品有价,真情无价。周维芳完成的这幅“旭日东升”十字绣,针针线线连着无限深情,线线针针透着一颗感恩的心,并凝结着对美好生活的期许。其孝心,从中亦可见一斑。
婆媳关系靠相互建立,婆媳之情靠互帮互爱中点滴积累。“以绣换镯”之孝道新篇,向人们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尊老爱幼(爱子爱媳),孝敬(他或她的)父母,永远是和睦家庭的一块基石。“以绣换镯”,也很好地诠释了当下社会特别需要建树的一种孝道与家风。
遗憾的是,良好的孝道与家风,在这几十年来,很大程度上,与许多家庭渐行渐远。我们不妨以“以绣换镯”为镜,照一照自己的孝道几许、家风几何。说句实在话,像宋成珍和周维芳这样“从未红过脸、没拌过一句嘴”的好婆媳,在哪个地方都不多见。那些至今还“关系紧张”的婆媳,对照之下是不是感到很惭愧?
可以肯定的是,周维芳“以绣换镯”的想法,非但一点也不傻,而且很有意义。依着“以绣换镯”这份孝心,我和许多读者乐观其成,必定会感召不少爱心人士来竞拍这幅孝心十字绣,也一定会帮助周维芳完成这份虔诚的孝心,带着高考结束的儿子,带着适合婆婆戴的手镯,欢欢喜喜回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