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兮热,昨日市区气温飙到37.1℃
周一出梅,接下来要和高温酷暑天气长久抗战了
本报讯(记者 蔡玲玲 通讯员 许姝)本周,伴随着梅雨的结束,阳光热辣开场,气温也节节攀升。周一,市区最高气温32℃;周二,市区最高气温34℃;昨天,市区最高气温飙到了37.1℃,大踏步迈进了高温天气的门槛。市气象台说,7月份是我市的盛夏少雨期,高温酷暑天气将与我们久久相伴。
这么一来,真是有点怀念刚刚过去的“梅姑娘”了。至少,雨水相伴的日子,还有丝丝清凉的感觉。来自省气象台的数据,今年6月17日入梅,较常年偏迟7天,7月7日出梅,较常年偏早3天,梅期仅20天。
从雨量上来说,我市是从4月15日开始进入梅汛期的,截至7月7日梅汛期结束,市区降水量总共609毫米,相比往年平均519.6毫米降水量,明显增多。
按照二十四节气,出梅那天正好是小暑。暑,就是热,月初为小,月中为大,所以小暑之后,还有大暑。小暑代表天气开始炎热起来了,但还不是最热。老话说: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
但实际上,有资料显示,全国近29%的地区极端最高气温纪录诞生于小暑期间(大暑期间为26%)。小暑之热更具爆发力,大暑之热更擅长持久战。名分虽有大小,但都是制造高温的高手。
其实不管是小暑还是大暑,这两个节气都共同出现在7月份,都表明着——7月会是全年之中最热的一个月。
根据气象台预测,市区今天多云,午后有雷阵雨,27至34℃;明天,多云,午后局部有阵雨或雷雨,27至34℃;周六多云,午后到夜里有阵雨或雷雨,27至32℃;周日,多云到阴有阵雨或雷雨,27至31℃。
盛夏,防暑降温虽然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还是要温馨提醒您:空调温度不要开设过低,如果室内外温差太大,也会导致中暑的发生;大渴忌过饮,否则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前人主张“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进行长时间的户外运动时,要准备好防暑药品,包括藿香正气水、十滴水、仁丹等。
此外,向大家推荐预防中暑三大宝贝:食醋、热茶、豆浆。食醋可帮助消食,促进肠胃蠕动,同时能生津消暑;热茶能帮助人体调节因高温而引起的失衡,起到以热制热的作用,是很好的防暑饮品;豆浆富含丰富的营养,夏季胃口不好,不爱吃东西,喝上一杯豆浆,既补充了养分,又不会引发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