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戾气从何而来
■高振千
据媒体报道,近日,苍南县龙港第二高级中学一名政治老师林某,因为高三段段长杨某要求暑假期间上交备课本,对段长大打出手,把对方打进医院,苍南教育局和龙港警方均已介入此事。
杨老师认为,动用学生暑假的宝贵时间上课,就应该更加负责,所以就要求所有高三段老师定期上交备课本并检查;林老师希望在暑假期间,各段能稍微减缓对老师的压力,不要检查教案,由此两位老师产生矛盾。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诉求,似乎各有道理,话不投机、相持不下便动了粗。要不要检查教案,本来不是什么大事,之所以能成为段长与政治老师打架的导火索,估计只是引爆平时的积怨罢了。爆发出来的愤怒乃至极端行为,往往是日积月累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当下,外界对学校关心的,大多集中在名气、硬件和升学率等,即使在教育系统,又有多少人关注过学校里教师之间的关系,尤其是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许多学校表面上看起来教职工一团和气、相安无事,实际上各种矛盾潜滋暗长、怨流涌动,特别是在业绩考核、评先评优和绩效工资等方面不公正的情况下,更是蓄势待发。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严重,相互之间猜疑、指责,体罚乃至变相体罚学生,都是戾气在一定程度上的表现。
随着教育的形势和环境的改变,以及学校管理方法和手段的变本加厉,教师也逐渐失去了耐心和耐性,变得功利和浮躁起来,有的甚至突破职业底线。当正气得不到弘扬、邪气未有效制止时,暴戾之气也就渐渐蔓延开来。这种戾气不论有否表达出来,都犹如隐藏的定时炸弹,对学校的和谐具有一定的杀伤力。
由于目前学校推行名副其实的“校长负责制”,个别喜欢独揽大权的校长,常常是学校大小事务一个人说了算,所谓的教代会、民主管理也成了一句空话。于是,学校出台的规章制度、考核办法、奖惩措施往往未能体现绝大多数教职工的利益,没有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反而制造教师与领导之间的矛盾,教职工的合理意见、建议得不到采纳和落实,学校里因此弥漫着不满情绪也就在所难免,日久,这种不满情绪逐渐演变为戾气。当一个教师充满戾气,当一所学校戾气盛行,那这所学校的学生岂能幸免?无意识的传递之下,校园的戾气也就肆虐起来。
学校作为全社会最文明的场所,无论怎么说都不该是戾气活跃的地方。据悉,事件发生后,该政治老师被停止教学工作,但是,我们应该看到,这不是消除戾气的好方法,如何化戾气为祥和,这是当下摆在学校管理人员前面的一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