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黑茄
■周微燕
日前,去文成游玩,在一个小山坡,居然发现了一棵长满黑珍珠般果实的黑茄。
这种长在山野间的植物,匍匐在山脊上,叶子圆圆的,开着淡紫色的小花,每到夏天的成熟季节,举着紫黑色圆圆的如珍珠一般的果实,可是我们幼时的美食呢!
记得小时候,每到夏天早稻成熟的季节,便是黑茄成熟之际。那时,家家户户的孩子都得帮助家里挑稻杆、晒稻杆。而去得晚了,靠近田头的地都被人先下手为强,晒得满满的了,我们就只好挑着稻杆上山去晒。在平地上挑着尚觉有些吃力的稻杆,挑到山上简直就是一件苦差事。只觉得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重得人不知不觉弯了腰,于是,稻杆就在地上拖着了。好不容易拖到山上,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我们一般不是先晒稻杆,而是放下担子,赶紧去找黑茄,找到了,便大呼小叫,兴奋异常,也曾因此常常被随后而来的母亲臭骂一顿。
看着一蓬蓬、一簇簇长势旺盛的黑茄,有的一边开着淡紫色的小花,一边长着黑紫或红紫的果实,有的已全部结满了让人垂涎欲滴的果实。刚才挑担的疲劳早已烟消云散,留下的,是无法抑制的喜悦。
那成熟的黑茄,如一颗颗黑珍珠,阳光下,灼灼的,直晃你的眼,招引着你。就是那些还未熟透的,也是泛着紫红色的光在不断地向你点头,仿佛在向你传递一种信息:果熟堪摘直须摘,莫待无果空折枝。
于是,我们便饿狼扑食一般,一拥而上,黑的、紫的统统收入囊中。因为我们知道:此番手下留情,下回这些黑茄的主人绝对不会是你。
摘下来的黑茄,我们一般先放在裤兜里。可是有时候摘太多了,便会不小心压扁了,就免不了心疼不已。聪明的孩子就想出了一个妙法:摘一些狗尾巴草,把黑茄一个个穿起来。摘得多了,有时可以穿好多串,穿好之后,把狗尾巴草首尾一打结,挂在脖子上。一串自制的“珍珠项链”就此诞生。下山回村时,不知会招来多少孩子羡慕嫉妒恨的眼光呢!
回到家后,把一串串的黑茄拿下来,小心地一个个褪出,放在清水里洗净、晾好,等晚上乘凉时拿出来,一边听奶奶讲故事,一边吃着甜甜的黑茄,直到吃得满嘴黑黑的,连牙齿也黑乎乎的还不罢休。
今年暑假,特地上山,想再看一眼记忆中的黑茄,无奈,山路上长满了野草,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只好悻悻地返回。老父亲知道了这事,大笑不已:“哪里还有黑茄。当年长黑茄的地方全都被野草占领,再无地方长黑茄了。”
现在,却在百里之外的文成发现了它们的踪影。再见黑茄,这种惊喜,怕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