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名教师校长新学期换个地方“执教鞭”
他们将在新校服务不少于3年
■记者 黄丽云 通讯员 李波
昨日,原安阳实验中学骨干教师吴望正式开始在东岩学校任教,任该校8年级英语老师。
包括吴望在内,这学期离开自己熟悉的学校,走入另外一所学校交流的教师、校长共有146人。这146人是我市实施《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工作的实施方案(试行)》以来,首批正式交流的人员,他们将在新学校任教不少于3年,为学校带去新气象。
146名交流的教师校长到岗
新学期开始了,这次吴望并没有来到自己熟悉的安阳实验中学,而是驱车1个多小时,来到位于偏远山区的高楼镇东岩学校,在这里,他将至少任教2年(他曾去永嘉支教1年)。
吴望已有约24年的教龄,曾在原莘塍民公学校、滨江中学等学校任教,成为瑞安市的骨干教师也已有13年。
“选择东岩学校,是因为我的出生地在东岩,一听说要交流,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这里,这里有我小时候的记忆,也有‘家’的感觉。”吴望说,“这所学校位于我市偏远山区,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我希望为这里的孩子带去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
据悉,今年进入新学校交流的共146人,他们中有校长、骨干教师,也有普通教师。
5年内约80%城区骨干教师参与交流
根据规定,在同一公办学校连续任现职满10年的学校校长、副校长,男50周岁、女45周岁及以下的,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12年(不含支教时间)的普通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及以下的,已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满12年(不含支教时间)或已享受骨干教师年度考核奖满5年的骨干教师,均需参与交流。符合交流条件的校长、骨干教师在全市范围内交流,而普通教师一般就近或在同一片区内交流。
市教育局政工科科长夏盛良介绍,本着因地制宜原则,已有两所以上其他学校的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达到3年及以上的教师,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城区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但在现学校已连续任职满15年的应纳入交流。在符合相应服务期的条件下,对尚未达到交流所需任教年限或其他不纳入交流范围的教师,自愿要求参加的,经所在学校同意并报市教育局批准,可纳入交流。
“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患重病并经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或有其他特殊情况确实不宜交流的教师,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夏盛良说。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利用5年时间逐步实现全市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均衡,着力解决教师队伍中“职业倦怠”和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使80%左右的城区骨干教师参与交流,努力使农村各校主要学科至少有一名市级骨干教师引领。
探索教师管理新模式
根据规定,交流对象原则上随迁人事关系,交流后服务时间不少于3年(经市教育局审批选派的各类支教人员计算交流服务时间),交流期满经考核合格的,可选择回原学校任教,也可选择参加市内教师流动或统筹调剂到交流前所在片区同类学校。
“交流制度的推行,是对建立由‘学校人’向‘系统人’转变的教师管理新模式的探索。”夏盛良说。
对于参与交流的教师、校长,也有一定的保障制度和激励措施。交流期间城区流向农村的教师享受农村任教津贴,并给予相应的生活补助;骨干教师交流到农村的,其年度考核奖是城区学校骨干教师的1.5至3倍。农村骨干教师和发达地区学校教师主动申请跨片区交流到农村薄弱学校的,其生活补助根据流入学校和居住地的实际情况参照执行,在评先评优、职称评聘和经济待遇方面等都有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