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走遍天下路,最怕飞云渡”
如今家家户户有小车想去哪就去哪
■讲述人:欧女士,1948年9月出生
前些天我看到一则新闻,说我市机动车保有量突破40万辆(包括汽车和摩托车),平均每1.5户拥有一辆机动车。时光倒退到60多年前,那时人们出行基本靠走,脚程快的可能要“占便宜些”,脚程慢的就只能紧赶慢赶、气喘吁吁了。
坐小舢船渡江如同历险归来
说到瑞安的交通,就不能不提飞云江。半个多世纪前,飞云江边只有一座陈旧不堪、常年失修、长满青苔的码头,人们就在这个码头,等待手划的小舢船渡江。这是当时唯一的渡江工具。
记得有一次,我和几个邻居渡江到对岸办事。当时正值台风季节,江面上风大浪高。我们小心翼翼地走过狭窄的跳板,进入颠簸的小船舱。乘客们紧紧抓住船上能依靠的东西,抱小孩的抱紧了孩子。船老大拿着撑篙点一下码头离岸,船顿时随着大浪高低起伏,向前驶去。
突然,一个大浪打来,瓢泼似的江水高高掀起,扑向船只。虽然船没事,但坐在船上的人都湿透了。小舢船几次被浪高高卷起,又被重重摔下。幸好船老大经验丰富,小船终于平安抵达对岸。当我们下船时,船舱里已灌满了水,船上所有人都成了落汤鸡。但大家庆幸不已,好似刚经历了一场劫难,然后好言道别。
再到后来,小舢船装了发动机,过江的速度快了不少。但是如果遇上农历初一、十五飞云江大潮或者逆水背风,小舢船还是会像被磁铁吸住一样在江面打转,还有湍急的漩涡会把小舢船冲到滩涂上。仅仅渡过飞云江就需近40分钟,有时候风急浪高,船靠岸就得花上半个小时。因此,瑞安的快板就有唱词“走遍天下路,最怕飞云渡”,说的就是这个。
如今自驾车想去哪就去哪
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自行车开始流行,但那个时候自行车不仅是“奢侈品”,而且非常难买到。如果在路上看到有谁骑着自行车,周遭人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
那时家里托熟人给我买了辆“凤凰69”,骑着车出门时,那感觉可不比现在开着豪车差。再后来,出行工具又更新换代变成了助动车、摩托车。进入新世纪,小汽车开始进入普通家庭,几乎每家每户都买了小汽车,有的还不止一辆。本来我也想赶个时髦去考驾照,却被老伴劝住了,毕竟年纪大了,比不得年轻人学东西快。再说,我若独自一人驾车,老伴也不放心。于是,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反正儿子、女儿都有车,想要去哪还怕他们不送吗?
自从有了私家车以后,我们出去演出可就方便多了。我所在的老年大学文艺团20多人中8个人有自己的小汽车,以前出去演出,都得自己扛着大包小包到指定地点集合,再统一坐车。遇上座位紧张的,还得控制人数。现在就不一样了,只要知道演出时间地点,我们这群老太太就可以自己开车过去了,省时又省力。遇到路远不认识的,自有车载导航帮忙。
再来看曾经让瑞安人害怕的飞云渡,近年来江上架起好几座跨江大桥,变得不再“难渡”,坐车到对岸,也变得十分方便快捷。
(记者 陈成成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