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企业家“被动”变“主动” 参与家乡环境保护公益事业
塘下环保协会获“2014水环保公益人物奖”
■记者 钱枫枫
10月30日,由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社会与公共政策学院社会公益研究中心承办的“2014年水环保公益人物评选”正式对外公布评选结果,塘下镇环境保护协会获此殊荣,获奖项目为推动企业家参与环境保护公益事业。
“‘水环保公益人物评选’对参选项目的要求是在促进水环保理念传播或水环境质量改善方面有显著成就,可持续、成系统、可累计,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且执行时间大于等于一年。”塘下镇环境保护协会会长何建东说,这是一项全国性的评奖项目,也是环保领域惟一专门针对水环保领域人物的评奖项目,每年设置水环保公益人物5名,在此之前,温州地区尚未有组织或个人获得该奖项。
何建东说,协会成立一年多以来,让企业家“被动”变“主动”,让污染企业与政府监管部门从原本对立的关系变成了和谐一致的关系,参与家乡环境保护公益事业,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称赞。
塘下镇是中国“汽摩配之都”的重要基地,在汽摩配产业链中,其酸洗和表面氧化行业是必不可少的配套行业。何建东介绍,原先,塘下镇有表面氧化企业60家、酸洗企业78家,据不完全统计,这两类行业的企业年排放废酸废液达2000吨,但只有少数企业能自己安装处理设备,大多数企业将废酸废液直排入附近河流中。
随着工业发展,几十年来,塘下许多河流成了黑河、臭河,群众反响强烈。“这些企业因规模小、占地少,无意愿投入建设处理设备,还有些企业因利益驱使偷排漏拍,环境不断恶化。”何建东说,2013年6月3日,塘下镇环境保护协会成立了,协会主动介入企业主和政府的沟通中,在多次的协商谈判后,成立了酸洗分会和发黑分会(表面氧化行业环保分会),发黑分会的80家企业共投入150万元,同意建设排污管道和处理中心,实现了污水统一处理,由发黑分会监管,一旦发现有企业偷排现象,就立即向环保部门举报;同时,酸洗分会成立后,78家企业入会,筹资30万元建立实验室,招聘一位在美国攻读环境专业的研究生以及多名环境专业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技能和应急处理经验,指导、帮助企业做废酸检测,截至目前,已为50余家企业检测废酸100多次,技术团队帮助20多家企业解决污水处理的技术问题,排除排放安全隐患,并把检测数据提供给塘下环保分局,在源头上遏制企业不达标排放现象。
今年12月上旬,“2014水环保公益人物奖”将在北京举行颁奖仪式,届时,何建东还将赴北京领奖。
[相关链接]
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自2010年开始设立“水环保公益人物评选”,今年成功举办第五届,该评选聚焦在该领域具有积累性和社会影响力等特点的品牌项目,以水环保项目品牌为征集对象,在全国范围内面向社会组织、个人征集,选择对中国水环境保护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通过对项目的评选,来挖掘解决水环保问题的方法、模式和策略。
参选项目必须要至少满足以下中的一项,公众参与类:对社会公众有明显带动、导向和示范作用;跨流域、跨部门合作类:获奖项目有效地调解了地域、上下流域以及不同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促成了跨流域、跨部门合作;化解矛盾冲突类:该项目品牌化解了水环保问题中经常涉及的利益冲突;破解地方保护类:该项目归正了地方政府在环境保护中的角色地位,改变了运作的根本机制,有效地使各主体履行其环保职责;其他类别:环保科技创新、寻找原污染生产方式的可替代出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