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2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篾席情结
(资料图)

    篾席情结

    ■张秀玲

    近几个月,皮肤莫名发痒,用手搔一下,一块块红斑接踵而至。医生告知,这是螨虫所致,建议我把席子暴晒几小时。我照做了。治愈后,过段时间,又复发。医生劝我别用双面席了,很多人都患这皮肤病。我怯生生问,哪种席子合适?居然被告知,最理想的是传统篾席。

    这下可为难了。时下大行其道的大都是麻将席、双面席,去哪里寻找曾经的篾席?

    我四处打听,先想到老妈家。老妈喜欢用传统的东西,且敝帚自珍。果然,老妈家里原来曾保存两床,一直用着呢。只是边角有些破损,篾匠过来修补几回。尽管期间姐妹们给她买了麻将席,但她依然如故使用篾席,还说麻将席睡得不舒服,打理太笨重。直到前年,顽劣的三四岁双胞胎侄儿,用手指和一些小工具,硬生生将篾席中间的小洞,挖成一个大洞。若是几年前,乡间还偶有篾匠走街串巷来修补。而今无迹可寻了,这不,等了两年,依然找不到篾席师傅,只得作罢。

    话语间,老妈一直为被弄坏又没人修理的篾席叹息不已。叙述着篾席起起落落,老妈抑扬顿挫,难以割舍。其实,我对篾席情愫并不啻于老妈。

    小时候夏天,我们就睡在篾席上。那时候没有空调,连电风扇也稀缺,但从没觉得夏天晚上炎热。据说,用得越久,篾席越光滑,用得越旧,篾席也越凉快。不知不觉中,颜色从原来青绿逐渐转为棕红或棕黄。每晚临睡前,如果闷热,我们都会拿到院子,直接用水冲洗篾席,而冲洗后的篾席更为冰凉。用久了,难免有些破损,大人们都不轻易扔掉。

    我结婚后,母亲曾送我一床叫人精心打造的篾席。篾席跟随我10多年,变得光滑爽肤。只是10多年前,我搬了新家,一切都换新了。那时五花八门的席子正大行其道,再说轻薄的篾席放在席梦思上也不适宜,就这样,篾席被我更替了,还好,我送给母亲了,让它得其善终。后来女儿独立睡觉时,买了一张狭窄的单人床。不知是当时买不到如此宽度的麻将席,还是我骨子里难舍篾席,用上了大姐拿来的旧篾席。经年使用,现在女儿那床篾席越来越光滑,黄褐色的光泽透析出年代久远,犹如石板路在路灯下发出的幽光。每次女儿不在家时,我都喜欢睡她的床。每次贴近,犹如一种邀请,一种熨帖的透心凉浸入肌肤,又似在重温童年故事。

    很多情况,我们都是在比较后才能明了自己的感情取舍。跟着流行,用过麻将席、条状竹席,还有双面席。但发现这些都不如篾席,始终得不到篾席那种恰如其分的凉快。

    随着时代发展,手工编织品逐渐退出舞台,手工篾席也无迹可寻,而曾经的编织师傅也早已改行。

    记得我们村里原有一位篾匠,家就在村子路边,我们经常看到他在院子里编篾席。而今有几个环节我记忆犹新。把竹子用火烤,使之弯曲。把长竹子削成竹条子,从粗到细。更多的时候,他蹲在地上编织。后来才明白,其中劈篾是细致活,没有多年道行的人是做不好的,不是粗细不均,就是中途断了。可惜,当我打听这位篾匠时,妈妈说他老了,早已不做了。

    为了身体,也为了篾席情结,我继续打听。最后在盛产竹子的山区,终于打听到一位老篾匠。只是打造一床,价格不菲,工时要一周左右。

    毫不犹豫答应了。如果距离不是太遥远,我真想去现场看看,重温那编织过程,因为喜欢一样物件,更多喜爱那个物件产生过程,犹如喜欢小孩,就喜欢看她长大过程中的每个举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百姓事
   第00007版:今日塘下
   第00008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09版:今日塘下·新塘下
   第00010版:今日塘下·塘河风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云江潮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金周刊
   第00015版:金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临海古城时光
自古多情伤别离
篾席情结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12 篾席情结 2014-11-4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