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水泼师”烫伤的岂止是脸
■项建达
近日,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一名大四女生因上课迟到被老师批评后,在下课时将滚烫的热水泼向老师面部,造成老师面部、颈部、背部多处严重烫伤,可能近一年无法正常上课。该事件经媒体披露后,社会舆论一片哗然。
在大学里,上课点名本是件再普通不过的事,学生不管是故意逃课还是无意迟到,被老师批评教育几句,也在情理之中。在此情况下,学生红着脸,低着头,由老师问清缘由,保证下不为例,事情也就算结束了。可让人意料不到的是,华东政法大学的这名女生不但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没有虚心接受批评,反而怀恨在心,用滚烫的热水来报复攻击五十多岁的老教师,还以“老师诅咒我考不上研,我让老师看不见明天的阳光”为由为自己开脱。其心理之阴暗,令人震惊;其行为之歹毒,令人心寒。
或许,有人会替该女生辩解,认为是老师的调侃伤害了一个考研学生的自信心。毫无疑问,这样的解释实在过于苍白,是根本站不住脚的。我们暂且不说该女生缺课迟到本身就是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也不说老师的话语是否真的含有诅咒意味,退一万步讲,即便老师的批评错了,可以交流,也可以申辩,甚至还可以向学校投诉,怎能用如此粗暴恶劣的违法手段向自己的老师下毒手?!殊不知,她这蓄意一泼,泼掉了热水,也泼掉了一个大学生的基本素养与法律意识,而由此烫伤的又岂止老师的脸?
一直以来,大学生被普遍认为是知识分子、社会精英、高素质人群的代表。作为受过十几年良好教育的大学生,应当比一般人更具法律意识,更懂得维护法律的威严。然而,实际情形却远非人们想象的那样简单。近些年来,学生伤害老师的事件并不鲜见,从山西朔州高中生课堂持刀杀死老师,到浙江一女教师在家访途中被学生掐死,从中国政法大学男学生“弑师案”,到陕西长武高三学生因不满制止撕书行为而群殴老师……面对这一个个血淋淋的悲剧,人们不禁痛心地质问,到底是什么让这些大学生丧失理性?又是什么让他们的心中充满戾气?
从表面上看,学习压力大是造成这些悲剧的主要诱因,但透过表面似乎可以看到潜藏在事件背后的根源。在很多人的意识里,学习就是为了取得高分,考研就是为了将来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过上舒适的生活,仅此而已。人的目的一旦变得功利,心态也会随之扭曲变形。所以,人人应该遵守的法律规范异化成了纸上冰冷的条文,别人善意的劝告也演变成了挖苦和诅咒,对老师的尊重、对法制的敬畏自然也就让位于自以为是的迷乱之中。此时此刻,一句不经意的批评也许就击中了“痛点”,多年积郁的暴戾之气就在顷刻爆发了。
说到底,“热水泼师”不再是简单的学习压力大、心理素质差以及道德品性方面的问题了。对于一个法律专业的学生来说,出现这样的侵犯行为,最终也就只能由法律来给她补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