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市疾控中心提醒——
勤洗手多通风,家庭预防最重要
■记者 陈丹丹
记者昨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9月份以来,我市手足口病进入周期性和季节性高发期,其中5岁以下儿童的发病率最高。市疾控中心特别提醒,对于手足口病,家庭预防最要紧。
疾控部门紧密监控严阵以待
11月14日,我市疾控系统组织了手足口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桌面应急演练,并取得圆满成功。
当天,全市19家卫生院参加了应急演练,每家卫生院应急队伍由1名领队和3名应急人员组成。制作病例按日发病时间分布图、制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调查方案……各个环节有序进行,最后专家组成员进行现场评估记录,并进行汇总反馈。
通过演练,应急人员加深了对手足口病的认识,明确了应急防控的各个环节、流程,掌握了规范处置技术,提高了突发公共事件报告、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检测、现场处置等能力和水平。
“目前全市各地都在紧密监控,实行疫情分析,要求幼儿园每天实行晨检制度。”市疾控中心疾病防制科科长洪万胜表示,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我市疾控部门严阵以待,确保做好日常防控工作。
预防手足口病要勤洗手多通风
“预防手足口病,家庭预防尤为关键。”洪万胜指出,首先要勤洗手,防止病从口入。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父母的卫生习惯对手足口病的预防有很大影响。虽然成年人极少发病,但其可隐性感染后传播病毒,“所以幼儿家长也是重点预防的对象,同样需要注意个人卫生,在前往人多的公共场所或医疗机构后,回家最好先清洗双手和替换身上的衣服,再和孩子亲密玩耍。个人患有呼吸道或肠道的急性传染病,最好避免与孩子过多的亲密接触。”洪万胜说。
洪万胜还提醒家长,手足口病毒还通过呼吸道传播,尽量不要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不好的室内游乐场所。一旦孩子出现发热、出疹等症状,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耽误病情。
幼儿痊愈后要等7天再返园
除了家庭预防以外,像托儿所、幼儿园等托幼机构的预防也很重要。
日前,我市某幼儿园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同班有两个孩子患上了手足口病,已在家隔离,老师对教室里所有物品进行了消毒。
“受开学影响,9月份病例数升幅很大。”洪万胜表示,目前我市已向全市托幼机构印发手足口病相关预防资料,同时要求托幼机构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注意室内外清洁卫生,日常用品、玩具、桌椅等要经常消毒,衣物、被褥、书本等可在阳光下暴晒;对孩子的居室要经常通风换气,尽量少带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
值得注意的是,手足口病有7天潜伏期,即使孩子的症状已经全部消失,也要等7天后再让其上幼儿园。“传染病都有一定的隔离期,尽管临床治愈,可患者的分泌物里可能还含有排出来的病毒,所以应该在症状消失后保持一段时间的隔离期,以免传染给其他孩子。”洪万胜说。
[相关链接]
手足口病多发于小儿,故又称小儿手足口病。它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
手足口病的主要传播渠道:1.人群密切接触传播。通过被病毒污染的手巾、毛巾、手绢等物品,患病者接触过的公共健身器械等。2.患者喉咙分泌物(飞沫)传播。3.饮用或食用被患病者污染过的水和食物。4.食用带有病毒之苍蝇叮爬过的食物。5.直接接触患者。
双周刊(第136期) 瑞安市卫生局 联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