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接送”,
不得已而为之
■王国荣
如果仅看标题,孩子都读高中了,家长还“全程接送”,似乎太把自己的孩子“看小”了。然而日前塘下一名骑自行车回家的初中女生惨遭车祸,却实在让家长对孩子的安全问题担忧(详见本报11月27日第4版报道)。
作为家长,哪个心里不惦记着孩子?尤其学校离家比较远的,总不免担忧。加之时下各地常曝有关孩子的交通、治安突发性事件,家长们的心就收得更紧。当今,喧闹的马路,安全隐患丛生;嘈杂的社会,突发事件难料,哪样都不能让人省心。因此这“全程接送”,大多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青春期的不少学生比较莽撞,学校家庭社会多多教育提醒他们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出行安全,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责任。但是对于紧挨着马路的学校周边,必须要有规范齐全的交通安全设施和各类警示标志。比如设置方便师生进出和过马路的斑马线,甚至应该投资建造过街天桥;来往车辆遇前方学校(一般都有警示牌)应该减速、避让行人。这些都做得到吗?现实中,有许多开车人视斑马线为无物,根本不礼让行人,这无形中也影响到孩子和其他行人对斑马线的信任感,认为过马路走斑马线同横穿没有斑马线的马路没什么两样。久而久之,斑马线失效,甚至有时被鲜血染红……
要求学生提高防范意识没错,但更应该给孩子们创造一个安全的交通环境。校区学生的人身安全是第一位的,上学、放学时校门口人流涌动,这时候学生为大,得优先保障学生的路权。
看到过司机为一只或者一群过马路的鸭子等动物让行的照片吗?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要过马路上学、放学的孩子。然而,现在我们身处的交通环境太不尽如人意了。随着机动车辆剧增,行人和非机动车行驶人的路权越来越被漠视——很多人行道、非机动车道被停车泊位划线蚕食。如此不讲规矩,怎么叫人遵守规矩?就同不当斑马线为“生命线”一样,规矩被破坏,还成什么方圆和秩序?杭州自从公交车带头在斑马线礼让行人后,很多出租车也学榜样,但还有不少社会车辆司机没养成这个习惯,“血染斑马线”的事仍有发生。据报道,杭州将在11月底前在主干道首批安装26条斑马线“电子眼”,24小时抓拍,作出不礼让行人处100元罚款并记扣3分等规定。执法必严必要时就得采取强制手段,还得不断创新以适应变化需求。
一个好的制度、风气、环境能激励人从善如流,相反可能会把好人给变坏了。要想家长无后顾之忧,不需全程接送,就得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上学放学的交通环境。对于那些肆无忌惮奔跑、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工程车,必须施以重典。要从严实行车辆行驶和司机入职的准入、检查、限行制度,交通高峰尤其是上学放学高峰,一律不准学校和闹市区路段行驶。对此,有关部门应该拿出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