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安得长住“百花园”

    安得长住“百花园”

    ■金  粟

    “昔日垃圾场,今朝百花园。青石拦河岸,污水变清泉……”新居民李世星创作的诗歌《山村新貌》,为我们描述了塘下镇海西村的今昔变化(详见本报11月28日第7版报道)。

    衣食住行,事关民生。这其中,居住状况尤为关键。海西村治理河流,美化环境,“不仅风景优美,村民的文化生活更是丰富多彩”,单是村办公大楼里“有近千本书”的图书室,便是不少村民安静“充电”的好地方,难怪新居民“住下就不想走了”。

    在发展经济的初期,有些人抱着“先破坏,后治理”的落后观念,片面追求物质丰富,只要能赚钱,别的都不顾,违章搭建厂房,任意排放污水,把居住区糟蹋成了“垃圾场”,总想着“有钱以后再治理也不迟”。殊不知,破坏容易恢复难,短期污染的河水与土壤,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治理才能恢复原状。有资料显示,“土壤一旦被污染,通过自净能力完全复原周期长达千年”,各种治理手段虽可加速恢复,但成本与技术含量很高,先前所“得”,难偿所“失”。

    随着社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用实际行动投身到保护环境的事业中来,人居环境大为改观。但落后的观念仍顽固地存在着,破坏环境的行为仍惯性般地延续着,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一些人乱丢垃圾的坏习惯一时难改,分类丢垃圾、减少填埋量的做法则几近空白。有些人在保护环境,有些人在破坏环境,现实呈现“边破坏,边治理”的尴尬局面。

    如今,环境保护是全世界的主流思想与行动,也应该是我国人民建设家园的“新常态”。“先破坏,后治理”的落后观念要坚决摒弃,“边破坏,边治理”的尴尬局面要迅速改观,我们要治理,我们更要保护。我们要保护的不仅是人类的生存空间,也是草木虫鱼的生存空间。我们尊重环境,尊重一切生命,与草木虫鱼和平共处,平等相待,只有确立这种新型的伦理关系,才能把我们的环保事业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海西村把“垃圾场”治理成了“百花园”,这是我市环保事业的胜利成果,但成果不是成为结果,这项事业没有止境,我们“永远在半道上”。“安得广厦千万间”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的新梦想是人人长住“百花园”:兜里有钞票,眼前有美景,脑中有知识,心中有幸福。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五水共治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广 告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莘塍新闻
   第00008版:议事厅
   第00009版:微播报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实验室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专版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全程接送”,
不得已而为之
校园岂容“小少爷”
胡作非为
安得长住“百花园”
漫画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3 安得长住“百花园” 2014-1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