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1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勤酿终成蜜
诗农一片心

    勤酿终成蜜

    诗农一片心

    ■俞  海

    一天整理旧书时,突然从中掉落一张发黄的稿纸,捡起一看,原是已故诗人蔡植抄录的两首诗。诗是远在新疆的诗人孙纲(瑞安人)写给他的,因为提及我,所以特地抄给我看。

    记忆的闸门随即被打开。

    蔡植是活跃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瑞安诗坛的农民诗人。那年,他出了第二本诗集《蔡植诗草》(第二卷),是我写的《后记》。孙纲收到这本诗集后,寄来两首诗。

    第一首是针对蔡植诗集写的:

    “永嘉山水助诗心,春草争传谢客吟。笔下君多时代咏,难能得句亦如金。”

    这首诗对蔡植诗集作恰当评价,用了两个典故。瑞安古时属永嘉郡,永嘉山水即家乡山水的泛指;谢客即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做过温州太守,他的《登池上楼》诗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句。

    第二首是写他看了我的《后记》后的感想,我觉得过誉了,就此略过。

    蔡植只读两年书,就辍学在家务农。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学习写诗,先后在全国各地及海外发表诗词数百首,有的还被选进《浙江诗词》、《当代田园诗词集》和《全球当代诗词选集》等名家刊物。他的诗“泥土味”十足,洋溢着浓浓的田园气息。他的二卷诗集,共收录诗词佳作275首之多,充分显示作为一个诗人的不凡才能。那个年代,尽管人们对他的诗褒贬不一,我却一直为他的诗所吸引。特别是他数十年“荷锄带笔赋新篇”的顽强毅力和“欲寻妙句搜肠尽,捧读华章入睡迟”的认真写作精神,尤显可贵。

    我记得他曾写过题为《野花吟》的组诗,共33首,无论选题,还是风格,都有独到之处。至今读来,仍觉得格外亲切、清新,令人爱不释手。

    “粟米枝高绿叶长,迎风摇摆意欢狂。花颜不入名园列,屈处农家作副粮。”

    这是写高梁花的,场面开阔生动,后面两句更是意味深长。

    “老棕高千丈,夏日发珠黄。蓑笠遮农友,那愁风雨狂。”

    这是写棕榈花的,诗里暗寓哲理,耐人寻味。

    “满垟茹藤绿,陇上数花妍。累累茹收日,银丝晒一千。”

    这是写番茹(即番薯)的,如果没有务农的亲身经历,一般人是写不出来的。

    又如《忆王孙》词:“初升红日映朝霞,早出儿童迟转家。采满筐中旋复花,色黄葩,药圃又添消暑茶。”一幅农村儿童采收中药材的生动画面,跃然于纸上。

    此外,蔡植还写了诸如《插秧》、《耘田》、《造林》、《咏牛》、《抗旱歌》等许多有关农村生活和田间劳作的诗和词,其中不乏佳作,正如原浙江省诗词学会主席戴盟对他的评价:“勤酿终成蜜,诗农一片心。”

    蔡植的诗非常纯朴,他的为人也一样。

    瑞安文联成立不久,他主动到文联帮忙,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不取分文报酬,一干就是10多年。毫不夸张地说,蔡植是瑞安义工第一人。

    蔡植脸膛黑红,声若洪钟,平时骑一辆破旧的自行车。有一次,听说他送刊物下乡时出了车祸,大腿骨折。我们去看望时,他正躺在乡医院的简易木床,脚上打着厚石膏,人瘦了许多。见了面,他反而安慰我们,说自己的伤不碍事,好后照旧到文联工作。此情此景深深烙进我的脑海,至今难忘。据说,他的离世也是在送刊物下乡的路上,从车上跌下来,被医院诊断为脑溢血。

    “只因田园花未绘,农夫聊赋野花吟。”这是蔡植《野花吟》序诗里的两句,表述他抒写此诗的初衷。他的诗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他是实实在在的农民,也是名副其实的田园诗人。

    想起蔡植和他的田园诗作,虽缘起于一张旧日的稿纸,其实更深层原因是出于一种对文艺事业献身精神的怀念,还有对于绿色和接近大自然的渴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五水共治
   第00003版:广 告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有话说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议事厅
   第00008版:微播报
   第00009版:百姓事
   第00010版:实验室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专 版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挑河泥曾是农家“重头戏”
勤酿终成蜜
诗农一片心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11 勤酿终成蜜
诗农一片心
2014-12-1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