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5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生命教育亟需走进课堂

    生命教育亟需走进课堂

    ■项建达

    “同学们,快乐是什么?”“有新玩具就很快乐!”“给妈妈捶背,我很快乐!”……12月19日下午,由市民政局、团市委、慈善总会主办的“阳光少年·青少年生命教育公益项目”活动在红旗实验小学举行,来自市三棵树心理服务中心的老师正在给200余位学生、家长上一堂特殊的生命教育课(详见本报12月20日第4版报道)。

    所谓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的在于帮助人们认识生命意义、发掘生命潜能和提升生命价值。生命教育既是一切教育的前提,也是教育的最高价值追求。像红旗实验小学这样在开齐开足各类常规课程的前提下,适时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生命教育课,并让学生、家长、老师都积极参与其中,无疑需要一定的革新勇气和教育远见。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在很多人的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为了取得好成绩,不少人逼着孩子加班加点,大搞题海战术,全然不顾他们的承受能力和身心健康问题。殊不知,这种“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畸形做法已摧残了多少孩子的青春和前途。尤其是近些年来,片面追求升学率之风愈刮愈烈,以致青少年自杀、伤人等极端事件呈明显上升趋势——有的因学习压力过大而跳楼自杀,有的因情感受挫而自缢身亡,有的则因吸毒成瘾不能自拔而走上绝路……小小年纪视生命如儿戏,一点挫折和困难就用“死”来逃避,如此轻率而决绝地对待生命,实在让人扼腕痛惜。

    “教育的目的应该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泰戈尔的这句话给了我们些许启示,教育是基于生命的事业,生命不保,何谈教育!教育健全,才能培育出健全的学生。因此,如何用教育之重去拯救个别孩子的“生命之轻”,让孩子快乐阳光地成长,已经成为教育必须直面的“生命之问”。加强青少年生命教育,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其实,在西方很多国家中,小学阶段就已开设了探索生命意义的课程,反观国内,虽然生命教育引起了一些有识之士的重视,但是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依然处于艰难窘迫的困境。究其原因,生命教育意识不强是其主要根源,不少家长认为,对孩子谈论生命意义远没有考个好分数、找份好工作来得重要;再者,师资的缺乏和课程的缺失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只有教师具备生活的积极意识与能力,才能够通过自己的教育智慧和行动,传递给学生。

    笔者认为,从生命和教育的本质来看,生命教育的范畴是丰富而多元的,其主要包括生命历程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和生命价值教育。学校作为教育的主导力量,要及时为学生补上生命教育这一课。校方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生命问题,确定相应的教育内容,并采取多样化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教化;社会、家庭则要共同担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进生命教育深入开展;而广大青少年也应加强自我心理调适,从小树立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彻底驱散自杀阴霾,为生命成长护航。

    “每个生命都是一个不朽的传奇,每个传奇背后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生命是值得敬畏的,愿生命教育能更多更快地走进孩子的课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有话说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湖岭新闻
   第00008版:财富榜
   第00009版:议事厅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远望角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家周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治标更要治本
穿汉服诵经典
享受精神生活
生命教育亟需走进课堂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5 生命教育亟需走进课堂 2014-12-2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