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早点回家体”的
文化内涵
春晚导演近日表态:不用有污点演员,不用媚俗节目。(陶小莫 画)

    “早点回家体”的

    文化内涵

    ■金粟

    “早点回家体”为什么能够刷爆朋友圈,爆红网络呢(详见本报2月10日第5版报道)?笔者认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早点回家体”的爆红,其实是触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两种情结:一是回家情结,一是过年情结。

    不少哲人曾在其作品中,或明或暗地指出,家、家园或者说故乡,是中国人的精神皈依之所。画家、文学家丰子恺先生在他的《辞缘缘堂》一文中写道:“秦始皇要拿阿房宫来同我交换,石季伦愿把金谷园和我对调,我绝不同意。”他把家乡特别是家乡的缘缘堂看得如此贵重,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家乡就是丰子恺先生的精神祭坛。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的刘亮程先生,把故乡的一切都看成是“今生今世的证据”。人们在自己的家园里出生、成长,生活、劳作,死亡、安葬,家园里的一切都能够证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

    家、家园或者说故乡在我们常人心中同样圣洁。“早点回家”,在自己的家园里,我们可以享受天伦之乐,我们可以获得精神力量,我们可以抚慰心灵创伤。

    如果说家园是人们的精神祭坛,那么过年就是一年一度的隆重的宗教仪式。通过这种仪式,人们告别旧时光,迎来新生活,成长、成熟、慢慢变老,反思、觉悟、净化心灵。每一个“年”,就是一挂珍珠项链上的每一颗珍珠,把一颗颗圆润的珍珠贯穿起来,就构成了圆融的人生。

    童年时期的“年”过得热闹,青年时期的“年”过得激情,中年时期的“年”过得繁忙,老年时期的“年”过得悠闲;有些人的“年”过得风光而张扬,有些人的“年”过得平静而满足,有些人的“年”过得局促而黯淡;年轻人的“年”过得慢悠悠,上了年纪的人的“年”过得急匆匆。无论哪一种感觉,都只是一时的感觉而已,其实时间给予所有人的意义是一样的。

    “家”是温馨的空间概念,“年”是深刻的时间概念。回家过年,在“家”与“年”的时空交接点上,我们大可以从容地感受着时光的流逝,以及自己在时光与空间里的存在。回家过年,真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聚焦点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新居民
   第00008版:聚焦点
   第00010版:微播报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百姓事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专版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家周刊
制度管人,
办“铁案”有保障
“早点回家体”的
文化内涵
要将年关当成“廉关”来过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3 “早点回家体”的
文化内涵
2015-2-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