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红包,也就一波高潮
■王国荣
这个羊年,不听“咩咩”羊叫声,只闻“哗啦啦”撒钱声——微信、QQ、支付宝……就连一向正经的央视春晚也未能免俗,向全国观众撒起了红包,引无数手机控、低头族不停地戳屏,疯狂抢钱。正如本报2月26日5版提到的:“红包”甚至抢了春晚风头。
这个除夕,很多人为抢红包确实是“蛮拼”的。提起钱,也许嘴里都说俗,但心里还是蛮喜欢的,即便只抢到几毛钱,也是喜形于色。要是网上洒的不是钱,会有这么多人疯抢吗?看来钱在这个时候还是“万能”的,其诱惑力还是非同一般的。佩服抢红包始作俑者的创意,抓住了人性的弱点,在羊年折腾这么一出“喜羊羊”的闹剧来让民众“高潮”迭起。乃至有人惊呼,“抢红包这个春节的‘伴奏曲’盖过了亲情的‘主题歌’”,甚至有人忧虑“抢红包正在毁掉春节”。
其实,这种惊忧,也未免过忧且近乎矫情。这抢红包不就是一阵风嘛,也跟以往所有的创意活儿一样,只能热一时,坚挺不了多久。但凡时尚的东西都不可能成为一种新常态,时过境迁。就像有报道说一小伙子从年三十开始每天起码连续4个多小时戳屏,3天下来抢到手软,引发腱鞘炎,也是个别或者少数现象,可有媒体却偏要把腱鞘炎说成是“新的节日病”,这与“毁掉春节”是同样的伪命题,拍拍脑袋想出个话题来哗众取宠,耸人听闻罢了。
年俗变迁,很多过年和玩的形式在改变。抢红包是今年过年一大新景观,适当地玩一下也未尝不可,非但不会冷落长辈,反而可以把喜悦感染给一旁观战的长辈,这与亲情并不矛盾。如同本报微信网友“小小鱼儿”言,“抢”的是浓浓情谊。毕竟抢红包只是过年一波高潮,而亲情则需要春风化雨长长久久维系的。移动互联网融入到现代人的生活中,改变了社会经济、生活方式及传统观念,也必然改变我们的年俗,但春节作为国人的最盛大节日,是不可能因新兴技术革命而被革除的。
只是,不少人应用了便捷的现代化技术后,脑子变得越来越笨拙了。比如,网络上信息五花八门形形色色,如果一味听信,没有自己的分析判断,智商就会越来越弱。所以凡事都要有个度,不仅仅是抢红包。本报微信平台很多网友的热议都比较有“度”,“凡事过犹不及”、“要懂得克制”的评论说到了点子上。但“壕包”、“沉迷”、“忽悠”,恐怕与“喜乐”都搭不上边。
年过完了,抢红包的高潮也过去了。过年,图的就是一个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