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也是一帖“增效”良药
■薛建国
3月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领导干部大会暨作风效能建设、2014年度考绩表彰大会。市委书记李无文强调,抓考绩是导向、转作风是手段、提效能是目的,我们要不断强化考绩导向,深化作风建设,切实用好考绩这条“指挥棒”,坚决打好作风建设这场持久仗,为瑞安赶超发展提供有力保障(详见本报3月10日一版报道)。
“坚决打好作风建设这场持久仗”、“要把作风建设作为当前最紧迫的政治任务来抓”……市委书记李无文的这些话很令人鼓舞,是宣言,是决心,是对作风建设的一种高度认识。对此,瑞安各级干部及机关工作人员必须充分警醒:作风建设无小事,作风建设马虎不得。
一直以来,作风问题是被人“看淡”了的细枝末节问题。比如说,上班时间上网玩个游戏;群众来办事收人家一包香烟;早上来得晚下午走得早等等,听起来好像一地鸡毛,不值得说道。可你别小看了这一地鸡毛,群众正是通过这些鸡毛小事来评价政府的。一句生硬的话,一个冷漠的眼神,伤害的不仅是群众的心,也有损于政府的形象。因为你的工作,就是代表政府履职。曾几何时,群众对政府部门有三句话总结很到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这是群众心头之怨,是长期累积而成的。当然,这两年此种现象得到了很大改观。这与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及持续开展的作风效能建设等有着密切关系。
作风不端,就是精神状态出了问题,就会滋庸懒之官、贪腐之官,最终影响党的事业,有负人民的厚望。瑞安开年不久,即召开这样的大会,是吹响了作风效能建设的冲锋号,是为全年工作注入精神活力。不仅调子高,措施也非常实。考绩、评议、巡查、整改,通过四大举措,形成一张完整的网。这次大会,既是誓师动员大会,也是表彰鼓劲大会。对考绩优秀者予以表彰,是为了激励先进,也是为了让人们学有榜样,这样的“红榜”必须要有。
但光有“红榜”是不够的,“黑榜”的作用同样不可小看。什么是“黑榜”?本报同日3版,用一个整版通报了10起违反作风效能建设典型案例,其中有6人被开除党籍,3人被行政撤职,这个“黑榜”贴得好。有些人作风不端,即使受到一些处理,只要不公开,就不以为然,甚至继续走在错误的道路上。曝光就不同了,等于脸上贴标签,让你做不了“好人”,所以一些人不怕组织内部处理,就怕媒体曝光。因此,我认为,对违反作风效能建设的单位或个人通过新闻媒体进行曝光,要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来,它是增强作风效能建设效果的一帖良药。因为“黑”了个别人,可以教育一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