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办好“官博” 切莫“懒政”

    办好“官博”  切莫“懒政”

    ■王国荣

    “搜索微博发现,我市许多政府机关部门开通了官方微博,我点击这些官方微博的主页,发现他们对网友的提问能及时回复,并且经常更新‘官博’内容……”网友为此点赞(详见本报3月11日第11版报道)。

    微博作为网络时代的一种分享和交流平台,本该是动态和有时效性的。本报有网友之所以为一些政务微博点赞,是因为“有的‘官博’一年到头都没更新,形同虚设”,以至“及时回复,经常更新”本不足以挂齿的“官博”正常现象,却成了表扬对象。不过,当今能把“好事做好”确实该得到褒奖,因为很多“好事”常常被当成一种门面与摆设,比如“休眠”的“官博”。

    曾有报道说,某市某局的官方微博,开通一年来只发了7条微博,其中3条是转发的,2条是系统博文,1条是分享网上新闻,1条是预告“即将上线”,非但没一条是原创微博,而且长期不见更新,有网友曾认真地@了它4次都不见回复,感叹“原来我的合理化建议都发给‘僵尸’了”。类似搁置和荒废了的官方微博,在全国可能也是个非常大的数字。

    网民称2010年是中国的“微博元年”,当时很多民间微博、明星微博和政务微博的开通,很大程度是一种赶时髦。但是,从2011年初的“微博打拐”,到“7·23”高铁事故中微博传递正能量,再到网民微博化解农民蔬菜瓜果滞销,以及微博爱心接力救助生命等等,微博发挥了巨大的社会作用,展现了其独有的魅力。于是,此后大批政务机构试水开通官方微博,“微博问政”成为社会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手段,开创了网络时代民众参政议政的一种新形式和有益补充。遗憾的是,不少地方的“官博”只是一时冲动,缺乏长效运行机制,或者是懒得再与网民互动,倾听民众的呼声,甚至抵触与拒绝民声,宁可让“官博”成为一具“僵尸”,完全违背了开通官方微博的初衷。

    “官博”最终成为一个摆设,像极了以往时髦过的“××热线”、“××信箱”。究其原因,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没有群众观念,没有担当,不愿为人民服务,只想当一个清闲的“太平官”,也是“懒政”的表现。这些正是当下反“四风”的对象,应该赶快警醒。同时,我们还要警惕以“网络杂音多”为借口打压民声的现象。一些官员“好话”听惯了,一闻“逆耳”声就受不了,一遇事就逃避,或充耳不闻,消极对抗,于是将这扇“网络之窗”紧紧关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图当“闲官”。

    由此可见,这次本报网友点赞及时回复、经常更新的“官博”,也在情理之中。它再次告诉我们,政务博微本是政府职能部门政情发布、倾听民情、与民互动的一个新窗口,通过微博可以获取民情民意,并同时让群众了解政府的工作,对增强政府透明度、提高政府公信力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愿政务微博真正成为贴近群众、与民众沟通交流、替百姓办实事的平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议事厅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今日汀田
   第00009版:今日莘塍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实验室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专版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办好“官博” 切莫“懒政”
从“停车场变身”
谈利己思想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3 办好“官博” 切莫“懒政” 2015-3-1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