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街头电话亭
不是一个简单的去留问题

    街头电话亭

    不是一个简单的去留问题

    ■薛建国

    电话亭是中国老百姓生活史中的一个重要符号。曾经因为使用方便、话费便宜而受到市民青睐。可近日,有网友向瑞网议事厅反映,瑞城街头的公用电话亭早已无人问津,有的电话亭年久失修,有的还遭到人为破坏(详见本报3月23日6版报道)。

    瑞安的这一问题,是全国所有城市的“通病”,于是,也就产生了一个非常具有共性的话题:街头电话亭该何去何从?

    1889年,美国发明家威廉·格雷,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投币公用电话,100多年间,公用电话作为一种重要的通讯方式,承载了人们无限的回忆。时过境迁,随着手机的普及和网络等新型通信工具的出现,公用电话逐渐少人问津。于是,一些拾荒者瞄上了电话亭,拆卸电话亭上的铝合金板、玻璃、电线,甚至把电话机当废品甩卖者有之;少数公用电话业主因为怕影响个人收入而故意进行破坏;还有一些人酒后粗暴使用电话机,甚至拿它“出气”……如今,它非但不再是街边的亮丽风景,而且从卫生、美观角度上讲,有碍城市观瞻。如此,让它尽早告别历史舞台有何不可?

    用发展的眼光看,这不算个事儿。移动互联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手机的普及,使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跨越式”突飞猛进,相对于固定的电话亭,“移动”通信怎么说也算“先进事物”,被它取代,意味着一种进步。可事实上,目前这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取代。以2015年2月份为例,在这一个月内瑞安有通话记录的公用电话亭共有137个,使用率约为49.6%,话费总收入为90.6元。从瑞安电信部门的这组统计数据看,公用电话虽使用率不高,但部分市民还在使用中。北京也曾做过一个统计,两个月内,在街头公用电话亭,拨打110、120、119等紧急电话达13万余次。这表明,公用电话亭在人们遇到紧急情况时发挥了大作用。因为手机等无线通讯工具免不了会出现没电、没信号等情况,如果遇有紧急需要,街头电话亭就十分有用了。

    电话亭受冷落,是受科技发展的影响。科技进步,必然会给我们带来新的生活,但也因此出现很多新的问题。所以,街头电话亭不是简单拆除或保留的问题,解决要有创新思维。这一点,不少网友已经为我们打开了思路:比如说,可以把公用电话亭改为自动充话费点,方便大家充话费;可以把公用电话亭改为充电亭,解决许多人路上手机“停电”烦恼。一些城市也为我们提供了样本:北京电话亭可缴纳水电等生活费用;上海公用电话亭改成WIFI电话亭。总之,发展中碰到的问题,应在发展中解决,如何解决?用八个字来破解:与时俱进、转型升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微播报
   第00008版:百姓事
   第00009版:百姓事
   第00010版:聚焦点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榕树谭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家周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街头电话亭
不是一个简单的去留问题
捕鱼取物
不可无度
领导撑伞看做操,
岂能如此“关心下一代”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3 街头电话亭
不是一个简单的去留问题
2015-3-26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