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考语文扩大考试范围”的效应

    “中考语文扩大考试范围”的效应

    ■高振千

    据媒体报道,依据年初下发的《2015浙江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要求,今年温州中考语文学科考试范围有所扩大,将新增10篇课外诵读篇目和3本名著。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初中语文教研员阙银杏认为,在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下,此举意在通过中考的杠杆调节作用,开拓和引导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方式。

    尽管只增加10首诗词和3本名著,但这文件一出台就被微信朋友圈大量转发,引起初中语文老师的强烈关注,毕业班的语文老师更是为学生怨声载道、叫苦不迭。想想也是,离中考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在迎考这么繁忙的日子里,还要额外背诵和阅读,虽然不清楚能考到多少,有多少分值,但没有考生会轻易放过,哪怕是大海里捞针。

    我们相信中考语文扩大考试范围的初衷是好的,以中考“指挥棒”的导向作用,来“开拓和引导学生的阅读视野、阅读方式”,来“强调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不过,这种受“绑架”的被动式阅读,强迫学生为读书而读书,会不会脱离阅读的本义?如今的中高考仿佛是“一个筐”,经常是什么东西“重要”就要往里面装,提高其在考试中“含分量”,殊不知这样一来同时也败坏学生在该方面的兴趣,万般无奈地往里“钻”。

    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习惯的养成和阅读能力的提升,绝不是单靠分数的刺激所能奏效的。一名初中生被课堂教学和课外作业压得喘不过气来,根本没有足够的闲暇时间,哪里还会有阅读的兴趣?连时间都无法保证,阅读习惯自然也得不到保障。没有一定阅读量和经验的累积,阅读方法的掌握、阅读能力的提高难免会流为一句空话。一旦阅读目的浅近又功利,阅读行为也就坚持不了多久,只有发自内心的需求,阅读才能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谁都知道扩大阅读面之于学生的重要性,阅读的真正意义在于改良个人的涵养和品性,而不是急功近利的考试分数。目前,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最大障碍是课业负担过重,连学业都应付不过来,缺乏时间更没有心思阅读。所以,以“中考语文扩大考试范围”来促进学生阅读,这举措看上去很美,实际上反而增添学生的负担和焦虑,结果就难免有些一厢情愿乃至适得其反。最根本的办法是狠狠地减轻学生的负担,让他们能腾出闲暇来轻松地读点书,而不是在双重的压力下挣扎。

    “中考语文扩大考试范围”的效应如何,是喜是愁、是利是弊,大概只有考生最心知肚明、最有发言权,可惜他们没有自主选择权,更无人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旁观者的说三道四只是一种基于现实情况的推测,但假如这种推测言之有理,也不失于呼吁的意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江南新闻
   第00008版:专 版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实验室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专 版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打好食品安全“持久战”
“中考语文扩大考试范围”的效应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3 “中考语文扩大考试范围”的效应 2015-4-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