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8版:专 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质量+环保”造好“轮”
振兴石化:靠好“轮”转出的50强新贵

    “质量+环保”造好“轮”

    振兴石化:靠好“轮”转出的50强新贵

    记者 张苡铭/文 王志/图

    2013年8月,浙江振兴石化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振兴石化)如同一匹黑马首次闯进塘下镇2012年度工业企业30强,记者采访公司总经理杨敬赛时,他说,“我们还要努力,希望2013年能进入瑞安市工业企业50强!”

    果不其然,一年之后美梦成真,振兴石化成为2013年度市工业企业50强榜单上的一张新面孔。

    如果说,第一次是偶然,那么第二次则是必然。近日,记者走进振兴石化对话董事长宋其通,听他讲述这些年来公司发展的背后故事。

    产值年增长20%,规模排名亚洲第二

    从2007年的四五千万元到2014年的1.95亿元,短短7年时间,振兴石化的产值翻了两番。

    “公司是2006年从汀田迁往塘下国际汽摩配产业基地,自从搬进新厂房后公司发展迅猛,这些年产值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平均年增长率达20%。2014年更是延续了这个好势头,生产产能250万套,规模同行业已经排名亚洲第二。”7年来,宋其通看着公司一天天“成长”。

    20%增长率,在不少企业看来已是天文数字,更何况2008年金融风暴的阴霾久未散去,能在经济形势严峻的大背景下保持这样一个增速,对于振兴石化来说实属不易。

    那么,是什么让它打开了“财富”的大门?

    “首先要归功于我们选择了一个‘冷门’行业,30年来公司专攻石油钻采领域,主要生产潜油电泵叶导轮。”宋其通告诉记者,这个行业入门门槛高、投入大,让不少企业望而却步,据他所知瑞安同行业的企业只有两三家。

    2007年之前,振兴石化的产品已经成功进入大庆、胜利等国内知名的各大油田,成为国内颇具名气的叶导轮产品制造商。但国内市场对叶导轮的需求毕竟有限,2007年开始,振兴石化开始将目光投向全球,踏上外贸营销的征途。

    “当时,经国内油田朋友的介绍,尝试与一家美国供应商合作,该客户号称是美国要求最高的。一开始,客户并不直接下订单,只让企业做样品,数量从几套模具慢慢增加到小批量生产,考验企业的生产能力,还分别派质量、技术、采购人员前来考察。”宋其通说,公司在这方面投入不小,每年仅模具费用就得好几百万元,但事实证明,这钱花得值!

    正如宋其通所料,两三年后,这家美国供应商与振兴石化正式敲定合作。也是因为这次合作,振兴石化在国际市场打响了知名度。

    “大家都在想,连美国要求最高的供应商都‘搞定’了,这家公司肯定不赖,所以我们就顺利敲开了国外市场的大门。”宋其通笑着说。

    如今,振兴石化的产品销售以出口为主,主要销往美国和俄罗斯,去年外贸销售更是突破2000万美金,占销售总产值的66%,挑起了企业“大梁”。

    机器换人近10年,车间实现产品全检

    生产叶导轮需要经过粗车、精车、拉槽、打光等10多道工序,而操作这些工序的都是一台叫做“数控车床”的机器。

    在机加车间,记者见到了数控车床,它们被整齐地排成了10列,每列10台左右,一个车间总共分布着约120台机器。

    数控车床有个长方形的机身,打开机身门,里面是加工场所,在机身一侧还安装有一个类似电脑的数控装置。宋其通介绍,工人的操作非常简便,只要在数控装置上设好编程,把被加工零件放进机身夹紧,然后关上门就行了,机器会根据程序自动加工。

    记者在现场看到每位工人都被4台机器包围,一人轻轻松松就掌控了4台。不过细看数控车床,记者发现它们的机身和数控装置“长得”并不完全一样。

    宋其通说:“我们从2006年搬进新厂就开始实行‘机器换人’了,机器都是分批购进,过去一台价值约10万元,现在买一台要四五十万,硬件装备更新了,生产工艺自然也愈发精进,产品质量才得以保证。”

    “机器换人”带来的效果也十分惊人,虽然员工总数减少了约一半,但振兴石化的产能却提高了七八倍。

    叶导轮生产出来后,需要送到检验车间进行检验。走进检验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人正对叶导轮的每一个部分进行检验,有的检查表面是否平整,有的检查尺寸是否匹配,还有的在用照灯查看内部流道。值得一提的是,公司对产品实行全检,绝不抽检,一旦发现产品达不到出厂标准,将立即采取措施。

    “因为叶导轮需要一节节拼成10来米长,深入到地底采集石油,任何一节出现问题都将导致整个电泵的损坏,处理起来十分麻烦。”宋其通对严标准解释道。“有些叶导轮质量达标,但表面有点凹凸不平的,我们就用激光焊补机进行焊补。”

    记者看到激光焊补机上有个类似放大镜的设备,可以将叶导轮表面凹凸的部位放大显示在屏幕上,“放大镜”旁有一条管道喷射出激光。工人一边抬头看着屏幕,一边通过手的移动让凹凸部位照射激光,慢慢把表面制作平整。

    如果说产品检验是品质把关的最后一道关卡,那么模具开发就是基础。记者走进模具开发车间时,一名工人正在射砂机前试验刚开发出来的模具。

    “刚开发的模具都要经过试模,检验模具是否合适。”宋其通指着射砂机说,机器会将砂子加热到250℃,然后注入模具,等砂子冷却成型后取出,就可以直观地检验“产品”是否合格。“这是刚做出来的,可以看到表面有些倾斜,说明模具需要再作调整。”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对客户的保障。振兴石化深谙此道,多年来质量的提升也使得其产品档次稳步提高,与多家全球500强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

    废水零排放+EHS达标,“牵手”世界500强

    EHS是环境(Environment)、健康(Health)、安全(Safety)的缩写。百度百科对其做了如下解释:EHS方针是企业对其全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行为的原则与意图的声明,体现了企业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方面的总方向和基本承诺。

    “通俗一点讲,就是要求企业保障职工的职业健康和劳动安全,做好环境保护。欧美企业对EHS十分重视,特别是我们与多家全球500强企业合作,对方点明必须通过EHS审核,这样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稳定性。”宋其通说。

    在保障职工的健康安全方面,防护眼镜、耳塞、环保口罩等劳保用品一一配齐,对于有职业危害的工种,安排职工每年体检一次,并建立体检档案。

    而环境保护是振兴石化的“重头戏”。宋其通介绍,石油化工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免不了产生大量废水,这些废水如果直排出去势必影响生态环境。公司搬到塘下时,就购买了一套废水处理设备,但在运行中发现废水处理的效果不够理想,于是2011年又重新投入100多万元购买了现在在用的这套废水处理设备。

    宋其通向记者介绍了废水处理的过程,企业生产的废水先要经过压滤机压滤,去除污水中呈悬浮状态的固体污染物质,然后进行酸碱度中和产生沉淀,使废水净化。

    “经过废水处理后的水都可以回收利用,大部分用于生产过程中的循环冷却和冲洗环节,有时候也用在生活中,比如冲洗马桶。”宋其通说,通过废水回收利用,目前公司已能做到零废水排放,尽最大努力将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

    在记者看来,振兴石化的废水处理正是一个“变废为宝”的过程,通过废水的净化、回收、再利用,治污能产生不小的“经济效益”,反过来又提高了企业治污的积极性,可谓是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丰收。如此“健康”的企业,也难怪在国际市场所向披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江南新闻
   第00008版:专 版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实验室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专 版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振兴石化:靠好“轮”转出的50强新贵
吉尔康:靠好鞋跑出的亩产英雄
瑞安日报 专 版 00008 振兴石化:靠好“轮”转出的50强新贵 2015-4-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