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8版:专 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科技+管理”制好鞋
吉尔康:靠好鞋跑出的亩产英雄

    “科技+管理”制好鞋

    吉尔康:靠好鞋跑出的亩产英雄

    记者 张苡铭/文 王志/图

    约1个月前,瑞安市吉尔康鞋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尔康)“搬家”了,“住”进了莘塍东新工业园区占地7.4亩、建筑面积17000多平方米的“新家”。

    走进“新家”,大门边的办公区域正紧锣密鼓地装修,而车间大楼前忙着装卸货物的3辆大货车却昭示着企业生产的勃勃生机。一家从3.7亩地上走出的鞋企,是如何书写“亩产英雄”的传奇?日前,记者采访了董事长蔡付弟,在他的言语中,吉尔康“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的发展模式愈显清晰明朗。

    “螺蛳壳里做道场”

    从全市来看,吉尔康的新厂区规模、档次可能不够“高大上”,但蔡付弟的精明在于“地”尽其用,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做足文章,不仅有生产、研发、行政办公用房,员工的饮食及文化休闲等配套场所也是应有尽有。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吉尔康新建的厂房只有6层,让人难以想到的是这里居然建了3000多平方米的地下停车场,可以停80多辆车。据了解,在温州范围的企业中,厂房下面建设停车场的鲜有听说,更何况地下室造价不菲。

    “经济账和社会账要对比着来算。”蔡付弟说,企业现有员工500多名,管理人员和员工拥有的小车已达40多辆,随着员工收入逐年提高,将来有车的员工会越来越多。“厂区面积本就不大,停车显然是个大问题。如果人人都把厂区外面的道路当作停车场,势必会影响市容和交通,对环境也不利。”蔡付弟的账算得很在理,舍小家顾大家,从他的话语中,记者读出了一个企业家拳拳的社会责任感。

    “在规划设计时,我提出不但利用地下,同时也利用屋顶空间建空中花园的想法。在顶层设计时,特要求设计单位在屋顶承重力上考虑这一因素。虽然提高了造价,但增加了绿地,美化了环境,又让员工多了休闲的场地,可谓‘一箭三雕’。”蔡付弟的介绍透着一种自豪,他掏出手机,向记者展示了空中花园的鸟瞰效果图。

    “花园”入口处是一个用木头搭起的休闲廊道,穿过木廊道能看见一个标准的羽毛球场掩映在绿树丛中。而廊道另一侧通往一块休闲空地,绿荫环绕,其间点缀着几个休闲茶座,好一个绿色生态休闲空间!

    作为市鞋革行业协会副会长,蔡付弟表示,莘塍制鞋行业经过30多年发展已形成产业集群,在国家提倡实业兴国的号召下,瑞安市政府也积极响应,提倡企业立足于本地发展,但目前一些规上企业还面临着厂房用地不足及租厂房现象,土地成为其进一步扩大生产的制约因素。而围垦开发区又远离产业集群,多数企业担心因用工问题影响企业发展。

    “针对此问题,新一届政府提出产业城市联动发展,积极出台扶持规上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如果政府能积极帮助规上企业解决10亩左右的用地问题,这些规上企业将为瑞安的经济发展创造更高的效益。”

    “螺蛳壳里做道场”,是企业将土地用到极致的一种体现,但从另一角度也透露出企业用地受限的些许无奈。

    向科技制鞋要发展

    “原材料涨价、市场疲软、劳动力成本提高,今后靠廉价产品难以生存,科技制鞋是制鞋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鞋业的突围之路。”蔡付弟在分析制鞋行业发展时,语重心长地说。

    他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今年搬入新厂房后,吉尔康投资上千万元,引进了各种先进设备,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的自动化设备,如聚氨酯自动灌注机,自动开模、锁模机,自动打脱模剂等设备,为科技制鞋添油加力。

    采访当日,记者在注塑车间见到了这些自动化设备连成的生产线。只见环形导轨上有80来个模具在循环传送,模具分列两侧,一侧由工人放进鞋帮,另一侧由聚氨酯自动灌注机注入聚氨酯液体,然后模具会自动“合二为一”,称为锁模,并在环形导轨上自动完成注塑。

    “这样工人的劳动强度就很小,只需要放进鞋帮和拿出制好的鞋子就行,不像以前浇注、开模、锁模、喷脱模剂等都要另外安排工人操作。现在一条生产线只用安排约七八名工人,比传统的流水线减少30%劳动力,而且一圈‘工作’下来只要10多分钟,就能做出40来双鞋。”蔡付弟说。

    科学技术和先进设备带来的不仅是人工的解放,有时体现的更是一种负责的制鞋态度。

    注塑车间不远处是成型车间,夹帮、锤鞋、削边等工序连成了一条鞋帮成型线。在这条生产线的成型段的尾部,蔡付弟指着一个顶部安装着电脑显示屏的机器说,“这叫电脑扫描验钉机,达到高度智能,能准确验出鞋子的残钉。”

    说话间,他拿了一只内嵌一颗鞋钉的鞋子,从验钉机一端送入机器中扫描,“你看电脑显示屏,清晰地显示出了鞋子内部的这颗钉子和所在的位置,就像机场行李过安检一样,任何危险品都逃不过机器的‘眼睛’。员工只需时刻盯紧屏幕,及时清理掉鞋钉。”

    一双好鞋往往能带给人一种舒适感,相反的,一双质量不合格的鞋会给人带来伤害,制鞋无小事。

    蔡付弟表示,一旦出现鞋钉扎伤客人的事故,鞋企要负担起全部责任,所以供应商对此十分重视,每发现一个钉子要罚款5000元,如果鞋子出口到国外,则罚得更多,最多时罚款金额高达10万元。自从有了验钉机,企业既省心又省钱,已经能做到100%无残钉。

    向科学管理要效益

    3.7亩的用地面积,建筑面积不到6000平方米,年产值达到1亿多元,年创税收七八百万,吉尔康成为我市经济发展中“亩产”的香饽饽。如果以“亩产”论英雄,它当之无愧。

    要说吉尔康鞋业何以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就不得不说企业掌舵人蔡付弟的科学管理理念,“以规范化管理保障规范化生产,从而保障质量的规范统一。”参观针车车间时,每条生产线前悬挂的“针车优化示范线”牌子正是在无声展示着蔡付弟倾力打造的科学管理“王国”。

    每一条针车生产线用黄色斑马线规划出生产线区域,再按工人座位划分每人的卫生责任区,工人下班前必须将自己责任区内的卫生清理干净;每台缝纫机下装订一个杂物袋,踩鞋帮的废料必须收进这个袋子里;物件摆放和工人操作全部按制定的标准执行,且每天召开早晚会议……

    这是吉尔康科学化管理的一个缩影。不久前,公司还投入50多万元,邀请了福建省晋江市博思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顾问团队,来此进行7个月的实战辅导与开设一系列的培训课程,培养员工规范化操作的意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品质。

    “这次辅导和培训还有一个重要的课题是推动企业走向计划管理、信息化管理。”蔡付弟说,“以前我们习惯于‘人管人’,管理要靠催和盯。现在,每接到一笔订单,公司会根据交货日期先排出每个车间的任务量和截止时间,提前有计划地做好任务把控,各车间、部门就以订单计划系统为主轴运作。未来企业的运作模式一定要靠机制/系统管理。”

    针车车间的生产管理看板就已经开始体现这样一种管理方式,看板上会标出每日的目标产量,工人们要完成任务才能下班。“每个车间每天都会上交生产日报表,哪些订单生产落后一目了然,我们就能有针对性地开展管理,这就是信息化管理的益处。”蔡付弟说。

    此外,作为鞋企,易燃物品往往给企业安全生产埋下“不定时炸弹”,在做新厂区规划时,蔡付弟心心念念的第一件事就是严格按照消防标准设计厂房,每层楼设4个楼梯、安装消防喷淋、配置灭火器材……

    “从1996年办厂以来,我们就把安全生产摆在首位,到目前为止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说起这,蔡付弟颇感自豪。也正是因为这种对待企业管理的工匠精神,造就了吉尔康持续成为瑞安工业企业50强之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聚焦点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江南新闻
   第00008版:专 版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实验室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专 版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广告
振兴石化:靠好“轮”转出的50强新贵
吉尔康:靠好鞋跑出的亩产英雄
瑞安日报 专 版 00008 吉尔康:靠好鞋跑出的亩产英雄 2015-4-13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