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德国学生“必须”打工
方可出国想到的

    从德国学生“必须”打工

    方可出国想到的

    ■陈桂芬

    日前,德国弗里德里希-阿德勒一级初中37名师生(学生34人)造访集云实验学校,开展体验瑞安生活之旅。笔者与这些德国学生交流中得知,他们到访中国的一切费用“必须”靠自己打工赚取,如果费用不够,可以向父母借,但回国后“必须”再打工还钱。我为德国学生必须打工赚钱方可出访点赞,为他们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点赞。对照德国学生通过劳动追求目标,该反思我国中学生的劳动教育与人格培养。

    到中国学习交流需要一笔不少的开支,德国学生出国的前提条件,必须利用双休日等休息时间去超市、工厂、酒店打工,赚到费用相当的钱才有资格申请参加到中国文化教育交流活动。他们在瑞安市场,只购买价廉物美的东西,贵的东西绝对不买。我国初中生与德国初中生相比较,不禁会汗颜吧?德国初中生也还处在义务教育阶段,年龄同我国初中生差不多。他们通过社会劳动所得,经营自己的学习与生活,不仅及早养成了热爱劳动的习惯,而且增强了自身体魄,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这是教育成功所在,学生幸福所在。

    而我国中学生去外国学习交流的费用来自哪里呢?毋庸置疑,绝大多数由家长出资,还有亲戚长辈的赞助。穿戴名牌去外国炫耀一番不足为奇,在国外大方花钱也大有人在。反思这个现象,我们不寒而栗。我国中学生平时在家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只奔波于学校与补习班,去打工赚钱更是无从谈起。对德国学生来说劳动是一种殊荣,而在我国,初中生、高中生忙于学业,即便假期去“打工”,也是社会实践性质,离赚钱还远着呢。两相比较,暴露出教育的危机。

    中学阶段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受应试教育的“绑架”,学生没有受到真正的道德教育、劳动教育与人格培养。我国中学生有能力去打工赚钱来追求目标,但我们的学生几乎没有机会、也不会去打工赚钱。德国学生向父母借钱必须要还,而我国学生直接伸手向父母要钱,两国不同的教育现象,一种会变得更自强、更自信,一种会变得更脆弱,更依赖。

    德国学生来瑞交流活动,除了给我们中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课之外,还有许多内容留给家长与教育部门去思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财富榜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聚焦点
   第00008版:专 版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实验室
   第00012版:远望角
   第00013版:玉海楼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广场舞莫要“炫”得太任性
“县管校聘”
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广场舞莫要“炫”得太任性
跳广场舞也要遵守
“同等自由法则”
从德国学生“必须”打工
方可出国想到的
漫画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3 从德国学生“必须”打工
方可出国想到的
2015-4-2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