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一打三整治”任务提前超额完成
取缔“三无”渔船343艘
增殖放流5638万尾
本报讯(记者 林长凯)“现在我们渔政船每月至少10天在海上巡查,巡逻队一个星期至少2次在岸上巡查。”昨日,市海洋与渔业局“一打三整治”办公室教导员彭贵成说,这种常规化的巡查是为了巩固“一打三整治”前期工作的成果。截至今年3月31日,我市共核查出涉渔“三无”船舶336艘,已取缔343艘(包括外地渔船),完成海洋增殖放流5100万尾,淡水增殖放流538万尾,均提前超额完成了省里下达的任务。
以前,一些渔民为了追求利益,驾驶“三无”船舶到东海渔场捕鱼,严重扰乱渔场秩序,侵害公共利益,使得东海渔场由过去的“鱼虾遍地”变成现在的“鱼虾绝代”,很多拥有合法经营权的渔民权益受到侵害,反映比较强烈。
我省启动修复振兴浙江渔场暨“一打三整治”专项执法行动以来,我市按照有关部署,高度重视,始终保持执法高压态势。集中开展涉渔“三无”船舶打击行动,执法船艇共出动海上巡查177航次,查处违法违规渔船70艘,涉渔“三无”船舶31艘和其他违规生产渔船4艘。同时,还对船舶建造厂进行定期巡查,从源头上杜绝涉渔“三无”船舶的产生。
铁腕整治彻底打消了部分涉渔“三无”船舶船主观望、迟疑的心理。有段时间,10天内就有197艘“三无”渔船主动登记上交。
在整治涉渔“三无”船舶的同时,我市积极开展增殖放流鱼苗,以改善我市水域生态环境,恢复和增加近海渔业资源,修复振兴瑞安渔场。2014年10月13日,我市首次在东山街道北龙社区冬瓜屿海域成功增殖放流海蜇苗500万尾。随后,又在温瑞塘河莘塍、塘下流域和瑞平塘河飞云流域增殖放流草鱼和鳙鱼各20万尾,恢复和增加内陆淡水河流的渔业资源。据统计,截至目前,我市共完成增殖放流5638万尾。
此外,我市制定并落实扶持政策,解决渔民的后顾之忧,助推涉渔“三无”船舶取缔。我市相继出台了失渔渔民转产转业和生活困难补助具体实施方案,落实配套资金。市级层面对在2014年9月30日之前主动登记上交的船舶渔民每艘给予8000元至65000元的补助。彭贵成表示,今后,还将鼓励和支持渔民转产转业,参与渔港经济区、铜盘岛精品休闲渔业基地、海洋牧场等项目建设,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