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3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辞职信”引发的哲学思考

    “辞职信”引发的哲学思考

    ■金粟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河南某中学心理老师顾某的辞职信引发了广泛的热议(详见本报4月20日第3版报道),上网搜索一下就可以发现,事情发生仅一个星期,网页上显示的相关结果就多达700多万个。而此事还在不断地发酵,甚至成了新的网络体。

    这份正文仅有10个字的“便条”,为什么能够引发如此之多的关注呢?辞职信文字简洁,样式新颖,易于速读,便于传播,这或许是一个原因;顾老师毅然决然的实际行动自然也是令人惊异,惹人感慨,引人关注的;更重要的一点恐怕是,这短短的10个字里所蕴含着的深深的哲学思考,重重地击中人们软软的内心,难怪有人评论说,“这是史上最具情怀的辞职信,没有之一”。

    笔者认为,这封辞职信让人想到的第一个哲学问题是:“我是谁”。顾老师究竟是一个敬业的教育者,还是一个率性的旅行者;是一个现实主义的工作者,还是一个理想主义的读书人;是一个重物质的人,还是一个讲精神的人;是一个热爱家庭的人,还是一个追求自由的人……这些问题,怕是她自己都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出去看看,或许就是为了弄清楚“我是谁”。这样的问题,顾老师没弄清楚,众多网友也没弄清楚。大家关注顾老师,其实在潜意识里也就是在关注自己,谁都想弄清楚“我是谁”。

    第二个哲学问题是:“我到哪儿去”。在家待久了,有些人便想着到外面去看看;在外面漂泊的人,最想念的肯定是那个家,“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之类的诗句就是明证。那么,人究竟想到哪儿去呢?毫无疑问,大家真正想去的地方不是家,也不是世界上的任何一个落脚点,而是那个叫“精神家园”的地方,也就是灵魂的皈依之所。顾老师辞职外出,可能有地理概念上的目的地,但她与大多数关注她的网友一样,未必清楚自己究竟想去哪儿。拉美作家保罗﹒戈埃罗的著名小说《炼金术士》里的西班牙少年圣地亚哥,在外经历了种种磨难和考验,最终才弄明白,目的地竟然就在自己的家乡,顾老师要“去看看”的目的地会在哪儿呢?

    第三个哲学问题是:“我为什么而活着”。英国哲学家罗素写过一篇短文,题目就叫《我为什么而活着》,他在文中写道:“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罗素的人生追求高尚而清晰,但现实社会中的人们可能并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而活着。显然,顾老师对自己的人生追求还不是很明确,出去看看,应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世界那么大”,是该出去看看,但“那么大”的世界,又如何看得过来呢?我们只能说,“去看看”是顾老师给自己创造的一种契机,但愿这种契机可以帮助顾老师们准确地认清自己。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 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有话说
   第00004版:科技瑞安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微播报
   第00007版:聚焦点
   第00008版:议事厅
   第00009版:百姓事
   第00010版:有话说
   第00011版:实验室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广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职称评定
岂止是给员工“镀金”?
事关民生
何不“主动”一点
取消加分
捍卫教育公平
“辞职信”引发的哲学思考
漫画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3 “辞职信”引发的哲学思考 2015-4-27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