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8版:专 版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值提升10%,员工人数却减少了20%
安固:降本增效,算好每笔“经济账”

    产值提升10%,员工人数却减少了20%

    安固:降本增效,算好每笔“经济账”

    ■记者 陈丹丹

    在位于锦湖街道礁石村的安固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固)厂区内,每天都可以看见庞大的集装箱车在排队装箱,被装上集装箱车发往全国及世界各地的,就是安固成立25年来专注生产的惟一一款产品——换向器。

    换向器,也称“整流子”,它是电机得以持续转动的一个部件,诸如电动工具、家用电器电机、汽车、摩托车产品等,全都离不开它。就靠着这样一款产品,安固去年的销售额达到了3.4亿元。

    一直以来,安固的换向器产品大部分出口欧美、东南亚各国。近年来,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让外销型企业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

    那么,身为“亚洲最大”换向器生产基地的安固,在如今的经济形势下,又有哪些致胜法宝?安固拿出的三招是:资源整合,成本控制和品质提升。

    整合生产线,精减人员增效益

    “在欧美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外销企业只能走降本增效的道路。”日前,安固副总经理陈永正在接受采访时,一语点破了安固作为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如今的生存困境和突围模式。

    那么,如何降本?又如何实现增效?安固依靠的是从源头上控制,资源上整合,实施全员、全过程降成本管理。

    在安固压塑车间,记者看到了新老厂区生产与管理资源整合,让企业达到降本增效的成功范例。只见偌大的车间内,两边都摆满了液压机,仅留下一条过道,机器的轰鸣声烘托出紧张忙碌的氛围。

    据陈永正介绍,去年年初,安固将老厂房与新厂房“合二为一”,不但扩大了规模,增加了效益,更节省了管理成本。如今,生产线整合、精减人员的的管理模式已在安固全厂区推行。

    “原来一个车间只有40多台的液压机,现在增加到了60多台,以前需要100多个工作人员,现在只需要80多个。”车间负责人告诉记者,两条生产线整合后,虽然机器有所增加,员工数却减少了20%,效益也就在这一增一减里“挤”了出来。

    “除了工人精减,管理人员的数量也减半了,本来需要两班管理人马,现在只需要一班,既避免了重复劳动,又最大限度地挖掘了管理人员的潜力。”陈永正说。

    同时,整合后的车间更注重员工间的合作,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的局面,让每个员工工作都有动力,从上到下达成一种共识——将“精细每一处,节约每一分”的成本管理理念贯穿于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从而达到降本增效。

    2014年,安固产值较前一年增长了近10%,其做法和经验再次证明,在市场低迷、增速放缓的阶段,企业发展固然会面临困难,但往往也是调整结构的有利时机。

    产品质量过硬,才能赢得竞争

    换向器是一个入门门槛不高的产品,同类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为了让这个产品能够更好地占有市场,安固费尽了心思。

    “我们只做一个产品,就要把这个产品的品质做到最好。”陈永正说,“在同一水平面上,永远是价格的“恶战”,但是只要企业产品有亮点,就能脱颖而出。”

    多年来,安固不断强化质量体系管理,产品从研发、生产、销售、服务均实行严密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产品质量也一直稳居国内同行业前列。

    陈永正举了个例子,在比同类产品价格高出30%的情况下,安固生产的换向器依旧是欧洲与国内高端企业最青睐的产品,这也证明了,只有依靠过硬的产品质量,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

    过硬的质量来自过硬的质量管理。安固产品检测室内,100多名员工正在对每一个产品进行检测。每天,四五万个换向器产品要接受“火眼金睛”的考验,才被装箱进入市场。

    一个换向器产品的检测分7道工序,包括对抗压、通电等每一项性能进行细致入微的检测,任何有细小瑕疵的产品都将无法通过检测这一关。

    “如果7道工序有一道不合格的话,我们就要退回、返工,待合格后,才会正常发货。”检验室副主任孙月翠告诉记者,换向器对电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对其稳定性的要求也非常高,一粒小小的金属粉尘,都可能会造成电机短路报废。

    “生产线整合后,检测室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大了不少,不过公司很快就要启动检测车间的自动化改造,届时,承担检测任务的将是一台台机器,工人都会变成‘配角’。” 孙月翠说,产品检验告别肉眼时代后,不但能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性能,还可大幅减少劳动力消耗。

    “抠门”取胜,算好每笔经济账

    “算好每笔经济账,才能赢得市场更多话语权。”采访当天,安固常务副总经理林圣考向记者展示了安固2015年的发展计划,如何做到“既抱西瓜又拣芝麻”,是新的一年安固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今年,我们计划投入2000万元用于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改造完成后,将使生产逐步实现全自动化。”林圣考说,对于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未来发展趋势就是朝着少人化、无人化的全自动化方向发展。

    据介绍,改进生产设备,为安固提升产能和效益起到了关键作用。同时,公司的用工需求每年以20%的比例减少,现有700多人的安固在20多亩地上创造的人均年产值达到36.14万元,成为不折不扣的“亩产英雄”,同时也解决了“用工荒”的问题。

    而随着近年来欧洲市场的极度萎缩,安固将更多的精力用于深耕国内市场。“以前,安固产品出口和内销的比例是6:4;通过大力拓展国内市场,如今的比例是4:6。”林圣考说,为了算好出口转内销这笔经济账,安固不断拓宽销售渠道,使得内销产品更有竞争力,为企业发展赢得了底气。

    抱了西瓜还不忘拣芝麻。令人惊讶的是,在上规模的安固集团内部,严格控制成本甚至到“抠门”的地步。在林圣考看来,“抠门”的成本计算并不是一件小事,背后关系到一个系统的标准化的管理制度建设。

    “公司越大,管理的费用更不可忽视,宁可把平时节省下来钱,用来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林圣考说。

    记者手记

    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也没有一劳永逸的产业优势。这些年来,安固不曾涉足其他投资领域,而是心无旁骛地专注实业、专注产品,即便有了现在的规模,安固未来的战略部署还是做这款产品。多年的摸爬滚打,企业意识到大量的员工需求已经成为发展的瓶颈,所以这家以外贸为主的转向器生产企业,记者每去一次,都会发现不少岗位在消失,每年都有大量的机器代替原先需要人工的岗位,从而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 闻
   第00002版:百姓事
   第00003版:在现场
   第00004版:微播报
   第00005版:议事厅
   第00006版:玉海楼
   第00007版:今日飞云
   第00008版:专 版
   第00011版:聚焦点
   第00012版:远望角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车周刊
   第00015版:车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安固:降本增效,算好每笔“经济账”
环球滤清器:高新产品为企业安上动力“心脏”
瑞安日报 专 版 00008 安固:降本增效,算好每笔“经济账” 2015-4-2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