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乡发现桫椤树,想起一首民歌
■宋维远
不久前,温州媒体报道苍南金乡发现珍稀植物白桫椤树,令笔者想起儿时听过的一首也以桫椤树为内容的民歌。
歌词大概如下:“叮叮当,叮叮当,十五黄昏‘陀’月光(呵);月光中央有桫椤树(余哉,生着呵),桫椤树顶开白花(呵,里山茶)。”括弧内的是无义衬字,演唱时拖腔用。由此,也想说几句题外语:
从这首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歌流行地域看,似乎与金乡发现的桫椤树有某种地缘的联系。记得此歌大约是笔者于1942年左右从邻居牧童们口里听来的。笔者那时是瑞安林垟温师附小二三年级学生,家住平阳县今万全镇下薛村,在林垟西面5市里。同时,在学校里也曾听同学们唱过这首民歌。
可见,此歌流传地区应是飞云江下游以南、瑞安与平阳两县(市)交界的万全垟,甚至更广一些。《里山茶》的民歌曲调流行于温州、瑞安、平阳一带,像《莲花落》曲调一样,可用单一的曲谱,演唱许多不同有关当地风物的内容。如温州的“妙果寺里猪头钟”,就很有名。不过,飞云江南、北以至瓯江两岸的《里山茶》曲调,也有大同小异的拖腔。
歌词中的“月光”,是指“月亮”。歌词中“桫椤树顶开白花”句,笔者当初觉得是歌词作者的猜想,以为月光是白色的,月光中的花也应是白色。后来从《中文大字典》(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出版、瑞安人林尹主编)“桫椤”词条下的释文:“①山茶科……花白色,五瓣……。②桫椤科,……木材可制床、柱、花瓶等”和《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桫椤”词条下释文:“见刺桫椤,蕨类植物,桫椤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以及媒体引专家称:金乡发现的白桫椤树,属桫椤科,产地为菲律宾、日本、台湾、福建等地。
与以上产地的材料对比,可见民歌中的桫椤树与新近金乡发现的虽非同科,但树顶上的嫩叶远看呈白色,似可认为“开白花”又并非猜想,有实物为据的。
从以上这首民歌的来源看,歌词作者可能在温州地区某处看到桫椤树或听到有关此树的传闻,即兴可唱。或者此歌是由福建向温州一带移民祖先们带到温州来的。不过,作者对“月宫”的想像,创作了与中原人不同的另一版本,而是因树而异。
中原的传说是月宫有桂花树,而以上民歌的说法是月宫上有桫椤树。中原流传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流传面很广又早。毛泽东的《蝶恋花》词中有“寂寞嫦娥抒广袖,吴刚捧出桂花酒”句,也引用此故事。于是,大家只知月宫里有桂花树。而我们这里民间却想像月宫里有桫椤树。而且桫椤树的“辈份”高,比恐龙还早,当然比桂花树早。
还有令人惊异的是,此歌词作者或许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当她从地球上分裂出去,在宇宙中另起炉灶自立门户时,把地球上最早的桫椤树种也“带”到月球上去。或者,月球与地球的“水土”同“源”,同样适宜桫椤树的生长。
总之,当金乡的桫椤树成于大家观赏、议论的热门话题时,万全这首尘封已久的民歌,或许可以为大家扩展想像的空间提供一些根据。
从金乡发现桫椤树的文化反应来看。笔者认为,有关部门不妨以刚发现的桫椤树这个珍稀植物、古老树木的“活化石”为最好的课题,结合开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科普教育以实物来提升我们温州人的环保意识,不再干那些滥伐森林,破坏生态的傻事,努力打造温州山青水秀、空气新鲜的宜居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