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教育的种子
种在现实的土壤里

    把教育的种子

    种在现实的土壤里

    ■金  粟

    电视剧《虎妈猫爸》的热播,又一次引爆关于儿童教育的种种话题(详见本报6月4日第11版报道)。

    “国家大计,教育为本”,家庭大计,教育为重,为人父母,高度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一点无可非议。不过,教育有其自身的宗旨与规律,这是不容背离与违逆的。考察当前的儿童教育,普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急”,揠苗助长,过度干预,恨不能一口吃成大胖子,一夜之间就把子女培养成为尖端人才;二是“高”,期望过高,标准过高,要求过高;三是“偏”,无视“人”的教育,眼光只盯着考试分数、重点高中与名牌大学;四是“蛮”,无视家庭教育与言传身教的重要性,一味地把孩子推向教师、学校与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五是“虚”,有些人教育孩子的目的似乎就是与别人比较,做给别人看,为了与别人较劲而与自己过不去。

    这一切,都是由于当前的一些儿童教育脱离了现实的缘故。

    老话说得好,“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百年”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向生活与自然学习,非“百年”难以成“人”,急切不得;第二,“百年”就是三代,“培养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时间”,当然,这里所谓的“贵族”应该是指人品贵重的人。“百年树人”,这是最现实的教育规律,不可违背。

    法国哲学家卢梭在《论教育》中说:“我倒是喜欢他(爱弥儿)做鞋匠而不做诗人,我愿意他去修马路而不愿意他在瓷器上绘花卉。”做鞋匠,修马路,都是诚实的职业,靠着这些手艺,可以养活自己与家人,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孩子都有能力成为一个鞋匠或修马路的人。我们当然可以把这看成一个象征,“做鞋匠,修马路”象征极低的教育标准,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达标”,然后,由于各人禀赋的不同,其中的少数人会成为高端人才,这是低标准高成就的教育。如果一开始就以培养科学家、艺术家、经济学家或政治家为教育目的,其后的表现却越来越糟糕,越来越令人失望,越来越远离目标,这种高标准低成就的教育,注定会让孩子与家庭深陷痛苦之中,毕竟能够成名成家的人只是凤毛麟角。

    要把教育的种子种在现实的土壤里,至于长成小草或是参天大树,那就看个人的努力与造化了,不过无论是小草还是参天大树,它们都是大自然的宠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财富榜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广 告
   第00008版:广 告
   第00009版:实验室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玉海楼
   第00012版:榕树谭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把教育的种子
种在现实的土壤里
这条“起跑线”
其实很虚无脆弱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4 把教育的种子
种在现实的土壤里
2015-6-8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