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松山上“蛇出没”惊到市民
市野生动植物管理站:不提倡私自放生,
建议放生者事先联系野生保护单位或林业部门,统一安排适当地点放生
■记者 金邦寅
“有人在万松山上放生了不少蛇,不知道有没有毒,早晚上山锻炼的市民很多,万一有人被咬到或吓到,怎么办?”昨日,市民宋女士致电本报热线66886688,希望有关部门加强管理和引导。
“我们不提倡私自放生,市民发现此类行为,可拨打65212199反映。”市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说,“如果市民坚持想放生,建议先联系我们,区分其数量、种类后,统一安排适当地点放生。”
万松山出现疑似“捕蛇者”
宋女士说,近日去万松山锻炼,在山脚处看到一名30多岁的男子手里提着一个网兜,里面有一条蛇。一打听,蛇是男子从一捕蛇老人那里买来的,准备带回家食用。
“随后,我在半山腰茶亭附近看到一名五六十岁的老人,手里有一个网兜,里面有好几条蛇在扭动着。”宋女士说,听锻炼的市民说,前几天有人在山上放生了蛇,结果引来了捕蛇者。
“放生本来是一种善举,但在公园随意放生蛇的行为并不恰当。有没有危险,会不会伤到人?放生动物,不是简单地放下就走,它要有适合的生存环境。”宋女士说。
农林部门:不鼓励私自放生
“每年都有市民上山私自放生动物,这种行为实际上并不可取。”市公园管理中心主任苏万凯说,一方面是万松山太小,其生态环境容纳不了很多动物;另一方面放生的动物,容易给上山锻炼的市民及游客带来惊吓或伤害。
市农业局(林业局)野生动植物管理站相关负责人表示,私自放生可能会给周围居民带来伤害,如果是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放生地区的食物链和生态环境,所以在日常管理中,他们不鼓励私自放生行为。
“如果确实需要放生的,建议先联系野生保护单位或林业部门,统一安排适当地点。”该负责人说,温州绿眼睛环境组织在苍南设有一个野生动物救助基地,可以更好地帮助不同的放生动物适应野外生存。
“有蛇出现,也就有捕蛇者尾随,这些蛇被捉之后,往往会成为一些人的盘中餐。这样一来,放生者的初衷并没有达到。”该负责人说。
被蛇咬伤后如何急救?
夏天到了,蛇类活动也很活跃。市民上山、野外旅游,该如何防蛇呢?如果不慎被毒蛇咬伤该怎么办?温州市蛇类研究所专家为你支招。
1.毒蛇咬看牙痕
通常观察伤口上有两个较大或较深的牙痕,才可判断为毒蛇咬伤。若无毒牙印,并在20分钟内没有局部疼痛、肿胀、麻木和无力等症状,则为无毒蛇咬伤,只需消毒、止血、包扎,如有条件再送附近医院注射破伤风即可。
蛇毒一般分为:神经毒——银环蛇,一般伤口较浅;血循毒——五步蛇、蝰蛇、蝮蛇、竹叶青蛇,一般伤口较深;神经毒+血循毒——眼镜蛇、眼镜王蛇;细胞毒+神经毒——海蛇。
2.咬伤后急自救
被蛇咬后,要镇静,不要乱走动,延缓蛇毒吸收。首先需找一根布带或长鞋带在伤口上端5至10厘米处(靠近心脏一端)扎紧,为防止肢体坏死,每隔20分钟左右,放松2至3分钟,用冷开水反复冲洗伤口表面的蛇毒。然后以毒牙牙痕为中心,用消毒后的刀片把伤口的皮肤切成十字形,再用两手挤压,或在伤口上覆盖四五层纱布,用嘴隔纱布吸吮(口内不能有伤口),尽量将伤口内毒液吸出。立即服用解蛇毒药。尽量减少伤者的行动,并迅速送附近医院救治(最好能将毒蛇打死一并送医院,确定蛇毒的种类)。
3.防毒蛇秘诀
打草惊蛇,在丛林中敲打竹竿等,发出的声音能把蛇吓走。
设置障碍物阻滞毒蛇侵扰,蛇下坡快,但上坡或在光滑地面上行动缓慢,如果遇到毒蛇的追赶,不要直线奔走,更不要向下坡逃跑,可左右拐弯交替地作“之”状曲线行走躲避,或者跑到光滑的地面,这样可以躲过蛇的追击。
野外劳作时最好戴上草帽或者斗笠,防止毒蛇咬伤头部、颈部,在条件允许下,最好携带一些蛇伤救护药。
据了解,位于永嘉瓯北的温州市蛇类研究所,是温州市唯一一家蛇伤救治的专业医疗单位。
[相关链接]
温州共有12种毒蛇,毒性较强,分别是眼镜王蛇、五步蛇、铬铁蛇、眼镜蛇、蝮蛇、山铬铁头、金环蛇、白唇竹叶青、白头蝰、银环蛇、竹叶青和长吻海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