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考场无停歇
■金粟
日前,高考成绩公布,有的学生过度兴奋,有的学生郁郁寡欢,心理学上把这些症状叫做“高考后综合征”(详见本报6月18日第11版报道)。
“高考后综合征”虽是现代医学上的专有名词,但这种症状却是古已有之。唐朝诗人孟郊写过一首题为《登科后》的七言诗:“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诗中表现出来的得意与兴奋,显然就是“高考后综合征”。据宋人笔记《江南余载》记载,宋太祖开宝初年,有一个名叫齐愈的举子,及第后骑马走至白门,越想越开心,“忽于马上大笑不已”,结果摔落下来,昏迷了很久。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热衷功名,而且把考试看做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
话说“条条道路通罗马”,通往成功与荣耀的彼岸的方式有很多种,坐船可以稳稳地渡过去,坐飞机可以凌空飞过去,要有本事也可以游过去,为什么都往“独木桥”上挤呢?现代社会,分工精细,就业的机会就更多了,何愁没钱赚,没饭吃,没事做,没有获得成功与荣耀的机会呢?
毋庸讳言,有些家庭与学校,有些家长与老师,还有些学生本人,把考试看得太重了,什么重要性、严肃性,什么责任感、荣誉感,什么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一股脑儿放在考生们瘦削的肩膀之上,怎能不被压垮呢?
人生处处有考试。即便在高考中大获全胜,也还要参加大学里的种种考试;即便参加了工作,成了蓝领、白领甚至金领,也还要接受业务与业绩考核;即便成了国家要员,如果在“廉洁”这张试卷上考不及格,也要接受法律的裁判。总之,在整个人生的各种考试中,不见得就是高考最重要。
其实,我们完全可以把一次次的大考小考看做是人生旅程中的长亭短亭,走累了,进凉亭歇歇:回望来路,我们获取经验与教训;遥望去路,我们怀揣勇气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