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4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安方言亟待好好传承

    瑞安方言亟待好好传承

    ■高振千

    “目前,有部分六七十岁的老人不会说普通话;四五十岁的人会说但是不标准;二三十岁的人普通话说得还算标准,平时也讲方言;十岁以下的小孩只会说普通话不会说方言,如果这一代人成长起来,他们可能听不懂瑞安话,慢慢地瑞安话就要消亡了!”这是许多老一辈文化人的感叹,他们眼见好多儿童用普通话交流,却无法听懂瑞安方言。瑞安方言何去何从(详见本报7月3日第4版报道)?

    随着坚持不懈的普通话推广运动,随着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随着学校的强势普及等因素,普通话逐渐取代方言成日常交流工具。也因此,方言的空间被挤压,方言的交流被冷落,方言的传承被忽视,方言也就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当方言失势、失位、失常成为一个值得关注的现实问题时,人们这才发现,在我们身边不会讲方言的人已经越来越多。

    瑞安方言作为瑞安人曾经的母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瑞安人,瑞安话熟悉、亲切又动听。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迁,作为乡音的瑞安话风光不再。年轻的瑞安人讲惯了普通话,不大讲瑞安话了;年少的瑞安人瑞安话讲不流利,有的甚至听不懂瑞安话、不会讲瑞安话了;很多生动风趣的瑞安话俗语、俚语,也正在慢慢地消失。在普通话的强力裹挟之下,诸多土生土长的“小瑞安人”正在悄悄远离瑞安话。

    瑞安方言的不断衰弱,已经使隔代交流越来越困难,老的只会瑞安话不会普通话,小的只会普通话不会瑞安话,语言的阻碍也使亲情变得生分。如果瑞安话断层乃至衰亡,作为以瑞安话为基准音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温州鼓词,自然也成为无米之炊、无本之木。当然,如果瑞安话消亡了,与之关联的乡音特色、地域认同、地方底蕴等方言文化,也将随之不复存在。

    瑞安话是南部吴语的代表方言之一,是浙南地区具有较大影响的一种瓯语,是瑞安市的主要方言,是瑞安人的根,与邻近的温州话、平阳话、文成话等方言同属吴语东瓯片,或称浙南瓯语,瑞安话即瑞安瓯语,同温州及其多县基本上都可以沟通。瑞安话源远流长、文化深厚,通过考察、分析和比较,有研究称瑞安话来源于古越语、东楚方言、中原汉语和闽南话,瑞安话很典雅、很个性和很有味。

    瑞安方言面对如此窘境又如此重要的现状,实在亟需好好地推广和传承。比如:出版方言俗语、方言歌谣书籍,举办方言歌谣大赛等,不失为努力推广瑞安方言的方法。但是,更重要的是每个家庭的口口相传,有意识地教授孩子瑞安话,营造讲瑞安话的氛围;假如我们会讲瑞安话的一代不好好传授,那下一代或更下一代怎么传授瑞安话?还有就是学校的积极倡导,如今各学校都在施行校本课程,这是推广瑞安话的最好途径,也是一项功德无量的工作。

    瑞安方言因保留有许多中古音特色,而被语音学界称之为古汉语语音的活化石。难道就让我们看着这活化石被彻底消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迎战“灿鸿”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在现场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今日莘塍
   第00008版:聚焦点
   第00009版:百姓事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百姓事
   第00012版:远望角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家周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纪委问责,
是强化消防工作的组织防范
“陈岙经验”
彰显党的荣光
为昆明学院
上淘宝卖“人才”点赞
瑞安方言亟待好好传承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4 瑞安方言亟待好好传承 2015-7-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