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童年之演黄世仁
■李浙平
读小学时,由于我平时爱哼几句《红灯记》《智取威虎山》中一些段子,因此被招入班级的红小兵宣传队,这使我有点受宠若惊。
我们在课余时间排演,然后在晚上到单位为工人们表演。于是,大家穿上干净的白衬衫,戴上红领巾,脸上搽上胭脂。当我将白衬衫扣子一直扣到脖颈,站在同学中间时,样子憨憨的,有些另类。原因是大家都系着红领巾,而我没有,因为我还没有加入该组织。有个同学说你去借一条红领巾,我也这样期望,但是没人愿意借我红领巾。理由是我是被打倒的“当权派”的孩子。记得其中有一次还到仓前街老县委(当时称作革命委员会)表演,节目是唱《大海航行靠舵手》、《高举红灯闪闪亮》等,深受欢迎,听到大人们“这小孩唱得实在好”的夸奖时,内心充满喜悦,笼罩在心头的没有红领巾的阴影也一扫而光。
某天,老师布置任务,要求演出队排演《白毛女》中的一场戏:地主黄世仁上门讨债,逼死苦大仇深的贫农杨白劳。对于宣传队成员来说,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因为我们对于《白毛女》的故事,都来自于电影、连环画以及剧团的演出。
首先是进行角色分工,于是杨白劳、喜儿、大春、黄世仁的演员被确定下来,我演杨白劳。我们排演场地有时在教室,有时在同学家,大家模仿着《白毛女》戏里的动作,热情排演,热闹哄哄,老师、大人们看着也觉得有趣。为了演好杨白劳,我还特地将父亲在部队里戴过的东北狗皮帽子作为道具戴在头上,嘴上粘着棉花撕成的白胡子,使得杨白劳形象更接近于戏中样子。还要学唱“人家的闺女有花戴,你爹我钱少不能买,扯上了二尺红头绳,我给我喜儿扎起来。唉,扎起来。”但好景不长,有一天宣传队队长通知我,要调换角色,我改演黄世仁。理由依然是我是被打倒的“当权派”的孩子。
从小,我就觉得地主都是很坏的,现在,突然要我演黄世仁,心里一百个不愿意。老师很生气,说我没有组织纪律性,当众批评我。我只得含泪接受任务,但心里感到屈辱。演黄世仁要戴瓜皮帽、穿长衫,但这两样东西都没有,只能将纸折成一个瓜皮帽的样子,用墨汁涂黑,没有长衫就只能借大人的长衣服一用,而袖子则挽得老高。
我只排演过两次黄世仁,但黄世仁要被大春拿扁担打倒在地。每当我倒在地上时要缩起身子,这样才能显示大春形象的高大。我的样子一定很狼狈,从同学的笑声中可以知道。由于我有拒演黄世仁的想法,所以怎么排练都不能令人满意,队长在无奈之下将我开除出宣传队,我的演出生涯也就结束了。而《白毛女》这个片段的戏也最终没有排练成功,同学们穷折腾了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