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泉水浸泡早稻米,磨出细腻的米浆,大镬灶木柴“伺候”3个多小时
九层糕,来自乡间的浓浓美味
■记者 庄颖昶
农历七月中旬,迎面而来的微风中开始带着些许凉意。在七月十五中元节前后的一周,仙降街道垟坑村51岁的村民林美珠,每天都要手工制作200多公斤传统小吃九层糕,用担子挑着,到温州和瑞安安阳、仙降等地菜市场出售。
九层糕,又名九重糕、重阳糕、千层糕、中元糕,取长长久久、步步高升之意。每逢中元节前后,瑞安城乡都有祭祀祖先、吃九层糕的习俗。
九层糕是中元节的传统美食
中元节,是个传统的祭祖节日。清嘉庆《瑞安县志》记载:中元“家祭祖祢,里巷中有设盂兰会追荐者”。九层糕则是中元节最主要的食品,就像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月饼、春节的年糕一样,是一道不可或缺的美味。
垟坑村被称为九层糕专业村,林美珠颇为自豪。她说,过去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做九层糕,特别是中元节前后,村里整天飘着稻草灰的香味。九层糕做好后,村民们用担子挑着到城里卖,那可是城里小孩最爱吃的食品。
林美珠至今还记得,她曾经用自己做的九层糕到城里换米,半公斤九层糕换了1.5公斤米。
林美珠说,现在,九层糕不仅局限于中元节祭祖,范围和内涵都扩展了。“像农历九月九重阳节、孩子考大学、村中有喜事,都会选购九层糕,和亲友一起品尝,寓意长长久久、步步高升。”林美珠说。
九层糕制作是个传统技艺,不过现在垟坑村和相邻的东川村,长年做九层糕的只剩下十多户人家。林美珠有些遗憾,希望记者多多宣传,让这项技艺继续传承下去。
山泉水浸米现磨现蒸,用纱线“切”糕
在垟坑村,制作九层糕的手艺都是代代相传。
林美珠说,以前的九层糕制作要加用稻草烧成的灰,淋成稻草灰水。先准备好干稻草,烧成灰,用一个大簸箕盛着,下面放一个大水盆,用清水反复淋稻草灰,用灰水浸泡新早米,泡成棕黄色,特别香。
“现在稻草少了,没淋草灰水,着色是加植物槐黄,就是槐树的花和果实,中药店里有出售,有清凉解毒作用。”林美珠说。
九层糕用米特别讲究,一定要用当年新的早稻米,先用后山的山泉水浸泡3小时,并在蒸前半小时内磨好,以保证混合有槐黄和红糖(或白糖)的米浆新鲜度。林美珠还专门购置了一台500多元的小钢磨来磨早稻米浆,做到现磨现蒸。细腻的米浆蒸出来的九层糕,吃起来有韧劲,口感好。
蒸九层糕是件繁琐的活,米浆要一层一层加,等待下面的一层快要冻结的时候再加第二层。九层糕并不一定要做九层,一般为10至20多层,每层大约5毫米。一个九层糕要耗时3多个小时才能蒸制而成。
九层糕晾凉后,将多条干净的纱线埋在九层糕下面,开卖时,拉着纱线两头,把九层糕“切”割成一块块菱形、切面均匀滑溜。用刀反而切不开,因为九层糕会黏着刀口。
林美珠笑着说,九层糕好吃还有一个秘诀——用传统的灶台(大镬灶)和木柴烧,最能保留传统原始的风味。为此,她还经常上后山拾木柴,或去讨要别人装修剩下的旧木材。
说话间,邻居国荣花来订购林美珠家的九层糕,要5公斤。“我家的孙子、孙女特别爱吃,都讲大镬灶阿婆家中蒸的九层糕好吃。”国荣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