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感恩,
简单而又美好
■薛建国
昨天是教师节,作为瑞安中学曾经的一名学子,近日,高文龙回到母校,给10位师德标兵颁奖——“恩师奖”(详见本报9月8日1版报道)。
这是一个学子对母校的感恩情怀,让人觉得很温馨。高文龙高中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清华大学,可谓学业有成;大学毕业后,先后担任多家名企的高管,后又选择自主创业,可谓事业有成。了不起的高文龙,在我看来,他最值得让人羡慕或夸赞的不是他的名校出身及拥有多少财富,而是他有一颗金子般的心——感恩的心。
世上有两种恩,比天还要高,比地还要深,一是父母的养育之恩,二是老师的教育之恩。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这不用多说了。老师给予我们的是知识,这知识决定我们服务社会的能力、存在的价值和人生的目标,有了这些,我们才是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训不是没有道理。一个国家要发展,要兴旺,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因此,教书育人的老师,他们的岗位很神圣。
这些年来,受应试教育所累,我们的教育出现了许多问题,升学率和高考录取率成了王道,把教书与育人割裂开来了,强化了书本知识灌输,而淡化了学生的品行培养。尽管这些学生后来也有不少出人头地,但掩盖不了他们的品格缺陷,比如说,不懂得感恩等。一位知名教授对中国大学教育曾提出这样的批评:“培养出一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利己主义,不就等同于自私自利吗?这样的人,显然不具备为国牺牲和奉献的精神,自我和金钱可能就是他们的信仰。经济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信仰危机。
功成名就后,拿出一笔钱来,在母校设立各种各样的基金,其做法并不鲜见,许多外国政要亦有此举。应该说,积极意义占主导。一般可理解为学子感恩母校的培养或对教育事业的支持等。即便有人为了提升个人或企业形象,出于包装和宣传需要,也无可厚非。这毕竟是有利于教育的好事。但我们注意到,这种基金的设立,大部分在高校。出现过有人功利色彩很强,比如为抢先获得高校研究结果,将其转化成产品投入市场,赚取更大利润;有人更干脆,就是为孩子能够入读这一高校“搭桥铺路”。
高文龙在瑞安中学设“师恩奖”,这一举动简单而又美好。我相信他此举,就是出于感恩,出于对母校的回报。他感谢师恩,不仅是因为这里的老师教学水平高,让他考上了清华大学,更重要的是,这里的老师让他懂得生活中处处存在美,存在爱。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初升的太阳,那是自然赋予的美。我们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所有一切都离不开他人的付出与关爱,这是人性之美。所以,我们要学会感恩。当大家都懂得感恩了,这样的社会才会更加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