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慵懒散拖贪”
走出“塔西佗陷阱”
■金粟
近日,我市制定出台《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和效能问责办法(试行)》。今后,机关工作人员中出现不履行工作职责、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履行工作职责不力和违反纪律作风规定4大类24项情形的,将被严肃问责。通过建立问责倒逼机制,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拖贪”等突出问题,必将使我市走出“塔西佗陷阱”,重塑党委政府和党员干部勤政高效、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这些年来,在党的凝聚力与群众的向心力方面,确实还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其根源在很大程度上就出在机关工作人员的“庸懒散拖贪”等问题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不敢担当、不愿负责,庸庸碌碌,只想做个“太平官”;懒得学习、懒得做事、懒得下去、懒得创新,缺少一个干部应有的精气神和执行力;思想散漫,行动散漫,态度散漫,纪律散漫,饶你心急如焚,我自优哉游哉;凡事“拖”字一个诀,冷冰冰,慢吞吞,踢皮球,爱扯皮;动辄要“好处”,雁过也拔毛。机关人员的工作作风是党和政府的脸面,“庸懒散拖贪”之类的做派便是往党和政府的脸上抹黑,其结果是公权力失去公信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意味深长地提到著名的“塔西佗陷阱”。他说: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提出了一个理论,说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无论发表什么言论、无论做什么事,社会都会给予负面评价。当公权力失去公信力时,民众便会丧失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种不信任,在情绪上积蓄为“怨”,在言论上宣泄为“怨言”,在行为上表现为“不合作”。在当下这个网络的时代,这种负面的效应传递得更迅速,更普遍,更深入。在“塔西佗陷阱”的舆论土壤上,凡是党和政府提倡的,总有人表示质疑,凡是党和政府禁止,总有人偏偏大唱反调,党群之间,干群之间,离心离德,到处充斥着不和谐的声音。
我市适时制定并出台《机关工作人员作风和效能问责办法(试行)》,力度大,充分显示了市委市政府整治“慵懒散拖贪”的坚定决心。问责情形,分类细致,24种情形几乎全部呈现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拖贪”等突出现象;问责方式,层级分明,7种方式由轻到重,便于操作;问责效能,遍布全局,“受到效能问责的机关单位或工作人员,在年度考核、评优评先、提拔任用等方面都有可能受到影响”;问责对象,遍及全体,“临时工”也在适用范围之内。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不断深化作风效能建设,我市必定能够走出“塔西佗陷阱”,迎来阳光遍地的和谐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