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青山绿水 功成不必在我
■黄朝江
当下,全国各地纷纷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思想。笔者以为,这不仅要树立生态保护底线思维,守护好青山绿水,更要主动查找、把准生态环境新问题,以动态思维,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文明,积极重建青山绿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取得令全球瞩目的成绩,背后却是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掠夺和生态破坏。我们知道,地域生态环境的建设成效,跟一个地方的发展模式、生态领域相关政策规定的落实有关,也与领导干部执政理念有关。据报载,国内一些地方热衷于搞“生态城市”建设,为追求“视觉效果”盲目建设,动辄就是超大面积的水体、不切实际的绿地率,导致公共景观寿命短、浪费严重,且带来高昂的维护成本。这种急功近利的面子工程也许能取得一时的轰动效应,但经不起历史与实践的考验。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说一张蓝图抓到底,不仅需要科学决策,也需要思想境界。什么思想境界?就是功成不必在我。”这段论述深刻揭示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关系,对于解决一些领导干部在建设生态文明、重建青山绿水工作中存在的急功近利倾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无数鲜活的事实提醒我们,只要有作为,我们身边的生态环境一定会得到改善,但生态建设绝不是一蹴而就的短期工程,而是一项复杂的长期工程,不可能“早晨栽树,晚上乘凉”,往往是“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对此,有关领导干部要理性看待环保与经济发展整体与局部、长期与短期关系,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在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扎扎实实做好生态建设的每一个项目、管护好每一片草地、种好每一棵树,用爱心和耐心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为后人营造一个美好舒适的绿色家园。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付出,必将收获“功成必定有我”的喜悦,也必将在老百姓的心中树立不朽的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