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法院执行局开展“三为”专项整治活动成效好
对特殊主体对象“亮剑”
拉黑、限高不搞特殊
本报讯(记者 黄君君 通讯员 芮萱 杨榕)纳入失信黑名单287人,公开曝光个人信息21人,函告被执行人所在单位73人,追究刑事责任1人……自全市“为官不正、为官不为、为官乱为”专项整治活动以来,市法院执行局开展特殊主体案件专项执行活动,整治特殊主体对象不拉黑、不限高情况,取得明显成效。
全覆盖“采录” 梳理出417名公职人员涉案1034件
个别涉及国家公职人员为债务人的执行案件,在执行过程中有时会由于种种原因遭遇困难,使得这类执行案件变成“难啃的骨头”,而这个群体也被戏称为“特殊主体”。
为了确认特殊主体对象身份,市法院与人力社保、民政等部门建立跨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涉公职人员身份信息实时联动查询。同时,成功开发身份自动比对系统,将涉案人员身份信息准确录入执行系统,目前已梳理涉公职人员417名、案件1034件。
据了解,在执行案件中,存在大量被执行人员因其特殊身份而对法院执行通知不理不睬的情形。为此,市法院执行局在依法采取执行措施的同时,争取党委、人大、政协等相关部门支持,建立工作联动机制,将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公职人员的信息及时函告所在单位,并向政法委、纪委、组织部等单位通报,督促其尽快履行应尽义务。目前已向公职人员所在单位函告73人。
“查控”不手软,8721.6万元执行到位
特殊主体对象拒不履行怎么办?市法院及时出台《特殊主体执行十大措施》、《关于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通知》,促使办案流程规范化。同时,及时启动资产调查、限制高消费等措施,经催促后一个月内仍未主动履行的,对查控财产进行依法处置,其名下财产处置完毕后仍不足清偿债务的,采取依法划扣其部分工资收入。
张某某是我市一名副科级干部,因其没有按约履行还款,今年5月,申请人要求恢复执行。随后,市法院执行局启动资产调查,对其名下财产和银行账户进行冻结。因其一直未能履约,今年10月份,其工资卡内4万元被强制执行。经过多方工作,11月初,张某某将全部欠款交齐。
王某某是我市一名事业单位人员,因借款合同纠纷欠下10多万元本金。因拒不执行,其名下财产均被查封,并将相关情况抄告通知其工作单位。而后,王某某不见所踪,目前他已被网上布控。
据了解,截至目前,市法院执行局已评估、拍卖涉案公职人员房产68处,扣划工资104人次,扣划存款39人次,执行到位金额8721.6万元。
开展涉特殊主体专项活动,是市法院清理执行案件大会战的重要内容,通过穷尽一切执行措施,加大执行力度,形成执行威慑力,着力破解“执行难”问题。同时,也是向所有执行失信人员敲响警钟,督促被执行人积极履行法律义务,助推信用社会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