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见家长会“变脸”
■高振千
日前,我市某中学召开七年级全体家长大会,大会后各班家长分别到教室继续开家长会。其中,七(4)班家长会的形式让人耳目一新,教室里撤了桌子,全班同学合唱班歌,几位同学朗诵诗歌、表演小品、展示才艺,班主任总结班级工作……许多家长纷纷在朋友圈发图片和视频,为孩子的出色表现和老师的创新点赞。
作为一名家长,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到高中毕业,一路走来没少开家长会。而家长会的形式,向来都是家长们局促地坐在孩子的课桌前,听老师板着脸孔分析班级里孩子的考试成绩,一般都是老师讲家长听,不仅单调乏味,而且太侧重成绩,致使孩子成绩差的家长,都不愿去开家长会。而对于表现不大好的孩子来说,家长会更是“今夜暴风雨来临”的前奏。一个家长会,就这样弄得许多家长和孩子不得安生。
不过,长期以来固定的家长会模式近来逐渐被一些新锐的班主任打破,他们对日益成为“鸡肋”的家长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剔除一成不变的旧模式,并且加入了一些新元素。孩子与家长可以一起开家长会,孩子可以展现特长,家长可以谈家教体会和经验,班主任不再是唯一不变的主角;撤了讲台,家长们可以围坐在一起与老师座谈交流,老师也不再居高临下地絮絮叨叨。一直以来古板的家长会由此也变得活泼、轻松起来。
没有精确到小数点的学生成绩发布,没有后进生及其家长抬不起头的尴尬,有的是学生、家长与老师之间更多的沟通和互动,这样新颖别致的家长会难怪学生和家长都拍手称好。而作为老师,尤其是班主任,让家长会“变脸”,也可以把自己从沉重的位置上摆脱出来。放下自己的身段,让学生和家长来展示一下,或许可以更好地解开一些心结,解决一些平时难以破解的问题。
当然,家长会“变脸”后,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还有待于不断改进和完善,只有家校沟通顺畅了,才能达到教育好学生(孩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