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2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井寺与卧龙峡

    龙井寺与卧龙峡

    ■冯具坚

    明洪武初年原建

    龙井寺地处湖岭镇林溪社区贾岙村丛山之中,周围无民居房舍,亦少奇峰怪石,平缓的山坡上,万籁无声,满眼只有一片绿色,远处山如缧髻,白云飘浮其中,山风吹过,送来幽远的清香,令人心旷神怡。

    龙井寺坐西北朝东南,下临卧龙峡,面对贾岙山,依山起势,建筑平面为中轴对称布局。台门位于中轴线上,为第一级,门前铺就可通汽车的水泥路。寺院的主体部分在第二级,天王殿、大雄宝殿居中,前后排列,左右为厢房。于右厢房前,天王殿东侧,另建有一座杨府爷庙,单檐,面宽三间。杨府爷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最著名的民间神祗之一,地位仅次于海上女神妈祖,今建庙于此,足见其影响之广了。大雄宝殿之后,留有一空地,作为大悲楼用地。最后面一块高坡上,是寺院的第三级,目前是空地,将来再建寺院用房。第二、三级外部建围墙,使寺院形成一个略呈方形的院落。

    寺内大雄宝殿雄伟壮美。面阔五间,进深五间,歇山顶,堆花清水脊,施龙吻,两重檐角飞翘,殿顶上覆圆筒琉璃瓦,墙面粉土黄色,在阳光映照下显得分外富丽堂皇。殿门两侧镌刻着一副黑底金字对联:“殿宇矗中碧水丹山收眼底,佛光大化慈云甘露满人间”。门内正中龛台上,佛祖释迦牟尼佛盘膝端坐,神态安详,目光清澈慈祥。凝望佛祖,令人不禁油然而生庄严肃穆之感。两旁分立两护法弟子,佛像前两端两根殿柱矗立,似有直贯天地之气,上书长联:“静看大千世界忙忙碌碌到头来空欢喜一场,斯有龙井禅林曳曳融融成真果万法数慈悲”,教人抛弃执着,挚心向佛。佛像后端,左为骑象普贤菩萨,右为骑狮文殊菩萨。左右两廊分别供奉着十八罗汉。寺内神像通体施金粉,形体高大丰满,形态各异,目光专注,衣饰纹理流畅,匠心之精巧,令人赞叹。

    龙井寺原建于明朝洪武初年,距今近650年,有三进庭院,僧人三人,田园八亩。

    卧龙峡的来历传说

    1949年后,龙井寺逐渐衰败,至“文革”期间,门窗梁柱被拆除,寺院几近被毁为平地。后来,莘塍人蔡爱仙师傅(法名释尼安乐师傅)寻访到此,发宏愿决心重建龙井寺。2006年,师傅自筹20万元作为起始资金,在一片废墟上开始重建寺院,并且对原址进行了扩建。尔后,又陆续得到众多善男信女的鼎力捐助。

    古老的寺院总是与神话传说相伴随的。相传,寺下山峡的水潭里曾住着一条小白龙。寺院建成后,永嘉逆川大师云游到此便入住寺中,小白龙闻听后十分喜欢,常化作常人陪大师弈棋。可是,小白龙总是输棋,遂心生不满,想作弄一下大师。一日,它见到大师翻晒的稻谷,就心生一计,作法兴起一场大雨,将稻谷淋湿了。逆川大师算计到这是小白龙的作为,就将尿液倒入水潭中,作为回敬,谁料,小白龙经受不住浓烈的腥臊气,一个打挺,腾空而起,但因道行不高,又重重地摔下来,摔得遍体鳞伤。逆川大师得知后,心中很是过意不去,就拔了很多草药为小白龙疗伤。小白龙伤愈后,一边回游,一边回头致谢,在山谷中游出了深深的二十四道弯。后来,人们把小白龙待过的水潭称为龙潭,它游过的山峡称为卧龙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财富榜
   第00004版:有话说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阳光卫生
   第00008版:新农村
   第00009版:百姓事
   第00010版:远望角
   第00011版:实验室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谈谈瑞安的“二五减租”
龙井寺与卧龙峡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12 龙井寺与卧龙峡 2015-11-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