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顺逆川大师生卒考
■戴世德
一代高僧逆川大师是瑞安陶山人。元末明初,他中兴福建、浙江多地寺院。明初,受朱元璋之请到南京参加无遮法会,是受请十大高僧之一。其时,登台说法,听众逾千。大师的行迹历代有记,载入各高僧传中。
遗憾的是,大师诞生年却没有记录,圆寂年虽有记载,却有两种版本。今据现有的文献史料梳理,去伪存真,以明事实。
逆川大师卒年考
在大藏经中记录大师的文章计10多篇,记有卒年时间有10篇,且有两种说法。以洪武六年(1373)癸丑圆寂有8篇,以洪武十三年(1380)圆寂有2篇。
《宗统编年》卷二十八、《续灯正统》卷八、《五灯严统》卷十二、《续灯存稿》卷七、《五灯全书》卷五十七、《建州弘释录》、《续指月录》、明《宋濂文宪公集》十一等8篇,都以洪武六年(1373)为圆寂的时间,大多记载:“癸丑六年(1373),复召入京,俄示微疾,沐浴说偈坐逝。”
《南宋元明僧宝录》卷十二,有“复以朝旨,强顺抵京,经四月书偈而逝。时洪武十三年夏也。”民间流传《逆川祖师圣传》一书,则有“师生於元之丁卯(1327)八月二日午时。卒于明洪武十三年八月二十日午时,世寿四十有八。”的记载。
在8篇都以洪武六年(1373)为圆寂时间中,有2篇较明晰。
一是明大学士宋濂所撰的碑铭,碑铭云:“濂自幼至仕,饱阅三藏诸文,粗识大雄氏。……蓋欲表般若之胜因,启众生之上信也,有如佛性圆辨禅师者,濂安得而不铭。诸按其嗣法弟子行圆所造年谱。师讳智顺,字逆川,温州陈氏子。……众咸推师之南京,仅四阅月,沐浴书偈而逝。实洪武六年八月二十日。”
我认为,宋濂大学士所撰碑铭卒于洪武六年较正确,宋濂是与大师同时代人,有可能互相认识,而且学问渊博,又是根据其徒行圆所造年谱。
二是《宗统编年》一书。此书是佛教界大事记年表。凡逢发生较大的事,或有如大法会,大禅师圆寂等,都如实记录。所以《宗统编年》所记逆川大师圆寂于“癸丑洪武六年(1373)”也应正确无误。
另,杭州净慈寺、径山寺方丈愚庵禅师,也是钟山无遮法会十大高僧之一,和逆川大师同时代人,圆寂于明洪武十一年(1378)。
逆川大师于洪武六年(1373)圆寂后,诸多大禅师撰诗悼念,其中有僧录司宗泐大和尚的《悼逆川如尚诗》。愚庵禅师作和宗泐和尚的悼诗题《次韵悼逆川和尚》:“潦倒川翁莫与京,去来何用问前程。踏翻大地空行迹,朴落虚空绝谓情。任尔铁牛生犊子,从他海燕作雷声。临终说偈辞明主,不比寻常引竅鸣。”
愚庵禅师圆寂于逆川大师后5年,如果说逆川大师圆寂于洪武十三年的话,愚庵禅师已圆寂,哪里有悼诗可言。所以“洪武十三年”之说,可以否定。
逆川大师出生年是哪年
逆川大师出生在何年?一直来是个谜。按现有的传记,史料都没有发现出生年。如今的《瑞安县志》、《中国佛教人名大辞典》、《宋元明清温州文化编年纪事》等书,都是以(?—1373)记载。
在民间流传的《逆川祖师圣传》一书,却另有一种说法,“圣传”云:“大师生于元泰定四年丁卯(1327)。卒于明洪武十三年庚申(1380)寿四十有八”。按“圣传”的说法,寿四十有八,应是出生年是1333。如果以1327出生应该有虚岁54。由此可见“圣传”作者有疏漏,没有认真考证。“圣传”一书毕竟是传说,也由于历史上有各种原因,所以有较明显的错误。《瓯海墓葬集录》一书中,也说其“前后及自相矛盾,有误待考”。
《净慈寺寺志》中记载逆川大师传记和宋濂的碑铭。其中有宗泐大和尚《悼逆川和尚》诗一首。曰:“六十八年安乐法,十万八千非去程。无古无今顶门眼,执断执常世人情。葛椿倒地谁能起,设利落盘铿有声。万乘临轩读遗偈,北山猿鹤亦哀鸣。”另有愚庵禅师和宗泐和尚一首《次韵悼逆川和尚》。
由此看来,宗泐和尚开头第一句“六十八年安乐法”,应实指逆川大师的真实岁数。因此,逆川大师生于元大德十年丙午(1306),圆寂于明洪武六年癸丑(1373)。以上如有不妥,请方家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