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2版:玉海楼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瑞安通济轮船公司
温州近代内河航运先驱
瑞安通济轮船公司执照(引自常晓强《温州近代交通研究》)

    瑞安通济轮船公司

    温州近代内河航运先驱

    ■俞 光

    今年是瑞安通济轮船公司的前身大新轮船公司诞生110周年。回顾其艰苦创业历程,可以激励我们更好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勇向前。

    历尽艰辛,首创内河航运

    清末,朝廷推行“新政”,全国掀起了大办轮船公司的热潮。光绪三十一年(1905)7月,士绅项湘藻集资组织大新轮船公司,租用载重量为96吨的“湖广”号客货轮,行驶于瑞安、宁波之间。后因乘客少、货不多,“颇亏资本”,半年后停航。

    项氏并未气馁。次年,项湘藻、项申甫兄弟在永嘉至瑞安塘河东门码头创设永瑞汽船公司,购买10吨位“永瑞”号木质汽船一艘,改航永嘉至瑞安内河。沿途设莘塍、塘下、穗丰、霞林、帆游、白象、梧田7个停靠埠,一天一个来回,汽船后面拖有2艘驳船,以便乘客、搭货。汽船比木船速度快、安全,大大方便了旅客、货主。

    任何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遇到旧习惯势力的阻碍,“永瑞”号汽船亦不例外。通航之初,夜航木船主以生意被夺,曾向官府提出诉讼。而白天航行的木船主,又以汽船的水浪影响行舟为由,大造舆论,肆意攻击。沿岸居民还以水浪冲激河岸、桥梁,或索取赔偿,或阻塞河道,使永瑞汽船公司受到很大压力。

    但是轮船的优越性和对经济社会的贡献,毕竟渐渐为社会所认同。1907年,永瑞汽船公司添置了一艘19吨位“会昌”号木质汽轮,参加该线航行。1912年,温州商人王依宸等人兴办安平轮船公司,购置“波安”号汽船一艘,也行驶同一航线。由于当时温瑞商品经济不发达,两公司经营业务比较清淡。

    大胆开拓,航线连接四县

    1914年,为了扭转业务清淡的局面,永瑞汽船公司和安平轮船公司宣告合并,组建瑞安通济轮船公司,由项湘藻任经理(后由其女婿沈公哲接任)。通济轮船公司成立后,采取了三个重大措施。

    一是开辟新的航线。1915年,开辟飞云江北岸至南岸航线,将河轮引用于飞云渡,称之轮渡,从而结束了飞云渡千年木船摆渡的历史,开创了动力摆渡的新纪元。接着,开辟乐清至横渡大水港航线,开启乐清内河通行轮船的先河。

    二是扩大运输能力。新造18吨位“快利”号木质汽轮一艘。

    三是调整轮船布局。根据轮渡江面宽阔、风浪潮水冲击力大的实际情况,公司将吨位较大的“会昌”号、“快利”号汽轮分别调往乐清横渡和瑞安飞云渡;将吨位较小的“波安”号、“永瑞”号汽船仍航行于河面较狭、风浪较小的永嘉至瑞安航线。

    上述举措实施后,公司经营业务大有起色,初战告捷。此后,通济轮船公司继续大胆探索,开始新一轮的拓展。

    通济轮船公司相继添置同为16吨位的“新利”号木质汽轮和“新快利”号木质汽轮各一艘。1927年1月,公司开辟瑞安至平阳内河客轮航线。将“新利”号、 “新快利”号和“波安”号汽轮安排在永嘉至瑞安航线,“永瑞”号、“会昌”号汽轮调整到瑞安至平阳内河航线,“快利”号汽轮仍航行于瑞安飞云渡。

    同年,为了进一步拓展飞云江干流的航运,通济轮船公司又添置16吨位的“飞云”号铁质汽轮一艘,将其同“会昌”号汽轮一道,与平阳坑绅商联合开办瑞川河轮公司,新辟瑞安城关至平阳坑航线。

    至1932年,瑞安通济轮船公司共拥有轮汽船7艘,约100余吨位,资本总额3万元,在瑞安、永嘉、平阳、乐清4县开辟客货航线,并实现永嘉至瑞安至平阳轮汽船相互衔接、一条龙服务。通济轮船公司也成为温州地区创办最久、经营有方、规模最大的一家内河航运企业。

    化敌为友,携手共创繁荣

    20世纪20年代后,温州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进出口贸易日益兴旺,为温州内河航运提供了客货源。同时瑞安通济轮船公司的发展也让商界看到了内河航运的商机,于是他们纷纷加入内河航运业中来。

    在永嘉至瑞安航线上,除了通济轮船公司的“新利”号、 “新快利”号和“波安”号3艘汽轮外,还有1923年集资6000元创办的合兴轮船公司,拥有7吨位“顺大”号和6吨位“顺得利”号两艘木质汽船;1924年李润光等人集资1.1万元创办的安平轮船公司,拥有17吨位“永安”号铁质汽轮和16吨位“新安”号木质汽轮各一艘;同年,集资3000元创办的民生轮船公司,拥有一艘19吨位“民生”号木质汽轮。后来合兴轮船公司退出竞争,新辟平阳至古鳌头航线和其他小河航线。同年,瑞安李幼梅等人集资3000元创办日新轮船公司,拥有15吨位“大发”号木质汽轮一艘,又加入这条航线,出现了4家轮船公司7艘轮汽船同条航线上竞争的局面。

    永嘉至瑞安航线上客源多、货源足,成为各公司竞争的焦点。1930年,集资1.5万元创办的通利商轮公司,拥有16吨位“中和”号铁质汽轮一艘,行驶于永嘉至瑞安之间。次年,集资2500元创办泰利轮船公司,置有1艘5吨位“泰利”号木质汽轮,也加入这条航线的竞争。激烈竞争的结果,实力弱的率先出局。不久,泰利轮船公司因底子薄,不得不撤离该航线而改航他线。这条航线上出现了5家轮船公司8艘轮汽船竞争的复杂态势。

    1932年,通济轮船公司的经营者深知“和为贵”,就主动联系实力较强的安平、通利两轮船公司,经三方协商,统一规定班期与轮次,恶性竞争始告平息。后来,日新、民生两轮船公司也加入联合体。

    到1937年,以通济轮船公司为骨干的温州南翼内河航运界经营永嘉至瑞安、瑞安至平阳、平阳至鳌江、鳌江至灵溪、飞云江干线客货运,先后投入营运的轮船10多艘,拖驳20多艘,实现永嘉、瑞安、平阳、鳌江客轮联运,永嘉至瑞安航线每天客轮对开8次,平阳坑、岩头航线每天随潮往返2次,出现了温州南翼近代内河航运繁忙的景象,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最新闻
   第00003版:聚焦点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微播报
   第00006版:议事厅
   第00007版:阳光卫生
   第00008版:今日仙降
   第00010版:财富榜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玉海楼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学周刊
   第00015版:学周刊
   第00016版:学周刊
温州近代内河航运先驱
清末诗僧大川小默
瑞安日报 玉海楼 00012 温州近代内河航运先驱 2015-12-2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