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城乡之“行”
尽快爽起来
■王国荣
当广大乘客在乘车中遇到不少烦恼,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时候,有关部门更应该乐意接受,去想办法改善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攻坚克难去缓解和消除成长中的烦恼
1月18日看到瑞安日报第10版《乘111路公交车,还有不少烦恼》一文报道了一些市民对111路公交车的线路、时间有不少意见,笔者顿时感到不安起来,因为半个月前该条线路正式启用时,笔者在瑞安日报以《城乡之“行”越来越爽》为题作评,称赞这是瑞安人新年收到的一个民生大礼包,“行”的质量又迈上新台阶。可是,半个多月体验下来,不少乘客没觉得有多“爽”,就不免要笑笔者“吹牛”了。
“全程运行时间比以前长”,“在站点等公交车要等好久”,“上车基本上没座位”……果真如此,笔者得向这些提意见的乘客说声“对不起”了。不过,我们得肯定,城乡公交一体化建设的最终受惠者是广大城乡居民,但由于111路开通不久,不可避免会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加之目前日均三四千人次的客流量,111路公交运行需要一个适应和完善的过程。
城乡公交是为广大城乡居民方便出行服务的,服务方式、服务质量怎么样,乘客最有发言权,他们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有关部门当认真听取。据报道,在刚刚结束的我市两会上,高楼代表团一些代表也对111路公交车线路提出了不少建议。笔者觉得,设置快、慢线,快线设置大站点,缩短运行时间的建议是可行的。尤其春节临近,乘客高峰时,公交公司应该适时增加临时班车、区间车的运力。至于讲到四级道路能不能运行公交车的问题,好像交通法规上没有作出具体的规定,我们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根据实际的客流量出发。
现在,许多地方的村道拓建后,从原先烂泥地或石子路改建成为单车道或双车道的四级公路了,这本身就是为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即所谓的“要想富,先修路”,也是提高广大村民生活品质、改善和方便村民出行的基本需求。如果连这样的四级公路都是公交运行的“禁区”,那谈何“城乡公交一体化”?安全和交通拥堵问题哪里都有,也不仅仅在节假日有,平日里也同样存在。关键在于管理能力和交通行为人素质的提高,越是节假日游客、乘客多的时候,越要增加服务力量投入,管理同样也是一种服务。
当107路、111路在2016年元旦前夕热闹剪彩开通,得以实惠的乘客纷纷点赞欢呼时,我们说城乡之“行”越来越“爽”了,市民从心底感谢政府又一次践行了惠民承诺。同样,当广大乘客在乘车中遇到不少烦恼,提出意见和建议的时候,有关部门更应该乐意接受,去想办法改善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攻坚克难去缓解和消除成长中的烦恼,而不是找一些客观理由。
作为城乡公交一体化的一项民生大工程,新线开通前最基本的服务设施、人员投放本应该得以保证。可是,现在看来似乎还存在不少问题,这恐怕也是乘客遇到“不少麻烦”的主要原因吧。由此看来,城乡之“行”要想爽起来还需有个过程。但愿,能尽快缩短这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