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进中小学“研学
旅行”应把好“四关”

    推进中小学“研学

    旅行”应把好“四关”

    日前,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将“研学旅行”在全国中小学全面推广,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这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从小培养学生文明旅游意识,养成文明旅游的行为习惯。

    要让学生亲近科学,亲近大自然,走进历史文化,陶冶情操,我们必须科学有效推行研学旅行,但从往年的一些经验教训看,学校必须要把好“四个关”。

    第一,把好安全出行关。因个别地方中小学生曾外出活动发生交通事故,不管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家长都心有余悸。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有些地方甚至教育局发文索性取消中学生春游、秋游户外活动,这显然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更谈不上素质教育。如何把好安全关?除了根据《意见》提出的“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外,学校与家长还需思考更多的举措来确保“研学旅行”学生的安全,如心理安全教育,学生穿着打扮,个性活动、拓展活动等诸多方面的安全。同时,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

    第二,落实经费保障关。根据《意见》的要求,研学旅行所需经费要通过家长、政府、学校、社会等途径筹集。“研学旅行”学生有多有少,时间有长有短,内容有多有少,费用也有所不同,显然不可能完全由政府、学校为你买单。学生“研学旅行”经费理所当然由家长支出,如果有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应该通过社会筹集来解决,对特别困难的学生,学校可以给予帮助,政府给予资助。更可行的办法,仿效德国做法,学生“研学旅行”,必须自己去打工,赚到一定经费后,方可申请出国“研学旅行”。对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

    第三,确保旅行资源关。学校要因地制宜,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旅行,如学生学到朱自清先生的《绿》,学校就可以组织学生到温州仙岩梅雨潭现场参观,对照文章,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先生的文笔与意境;学到一些地方教材,旅行资源就更丰富了,学校就近安排“研学旅行”,学生更易接受。

    第四,制订评价考核关。“研学旅行”绝不能看成是简单的“旅游”,也不是简单地“研学”,必须在旅行中研究与学习相结合,在旅行中学习,在学习中研究。每次“研学旅行”之前,要制订行之有效的监督考核办法,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科学评价研学旅行的情况,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这样既有教育作用,又有实践目的,确保学生实现课堂内外知识的融会贯通,引导学生不断发现、思考、研究、探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回眸2016特别报道
   第00004版:在现场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实验室
   第00007版:今日莘塍
   第00008版:公 告
   第00010版:老干部
   第00011版:远望角
   第00012版:广 告
   第00013版:家周刊
   第00014版:家周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路长”,亮点中的亮点
推进中小学“研学
旅行”应把好“四关”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2 推进中小学“研学
旅行”应把好“四关”
2017-1-12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