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万字几斤重
■高振千
记得去年开学不久的一个中午,天气还比较炎热,正准备午睡,一个陌生电话号码进来,确认我的身份后,她说北京来的书已运到位于瑞祥新区的托运部。
没过多久,一辆电动三轮小货车便载着我的31件书驶到,卸下、拿钱、签字,就留下一堆书在那里被阳光火辣辣地晒着。连忙叫上一位同事,一起把书搬到一个的房间内。尽管每件包装比较结实,但经这几番装卸,有几捆外包装纸破了。
每件有48本书,分四叠包着码着,独自端着还真有些沉,便与同事两边抬着,垒在一起也是不小规模,幸好室内还有较大空间。之所以选择寄存在单位里,是因为上次的50件书,把自己累坏了,要搬到四楼,还弄得停车棚、书房和储藏室到处都需要堆放,况且单位里有的是地方,今后发送也方便。
既然书已出来了,总不能老是捆在那里,就要想办法慢慢消化。近水楼台先得月,单位相当支持,并且要借书搞个活动。接着就近解决,几个电话联系下来,没什么问题,送过去就是。问题是怎么送又搁在眼前,还有就是送多少问题。上本书是一件30本书一手提着,自己想送哪里就走哪里,这回30本书是绝对提不动了,不是年纪大了,是每本书厚重多了。自己又没有车,只好劳烦同事了。
既然有人答应了,就趁热打铁送过去,还怕什么阴冷雨天。同事不仅为我开车,还要帮我拿书。一路过去也不敢多坐多停留,匆匆填写证明、盖章,可还是因时间关系少走了一家。考虑到大家都不容易,数量上自己要求也不高,应该是可以承受的。非常难得的是有位要求在送上去的数量上再增加一倍,幸好车上恰好还有。旗开得胜,首战3件书还不够。
书送出了,谁知开税务发票遇到波折。以前是到地税局开发票,只要有对方证明、盖章,纳了税想开几张就几张。现在不行了,转国税局开了,而且每位公民每年只能开两张税务发票,不单要证明、盖章,还有对方的“纳税人识别号”,繁琐了不说,送钱上门都还不收。找书店代开,那书款只能打进书店户头,公立书店不一定能提得出来,私立的也劳烦人家。
发票的事情遇到了难题,送书也同样遭遇变故被迫停滞。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在同事、同学和朋友大力帮助下,又渐渐看到了生机。还有亲自广为宣传推荐的,亲力亲为不说,有时还给人惊喜和温暖。
有意思的是两位在外省的学生知悉后,也不惜借助网络广开渠道销售。在各自微信群中广告且收红包和地址,不断地转发过来,书还没有寄出,“红包”却先发过来。叫她们不收款都不肯,还要加上快递费。那段时间惹得人是天天抽空往单位隔壁的快递公司跑。
相比于上本教育文集的曲高和寡、受众面窄,这本散文集还真是通俗易懂、老少咸宜。大部分的书终于去了想去的地方,虽然还有的事情没着落,虽然不清楚有多少人打开这本书,可离使命的完成已为期不远了。
30万字大大方方的书,拿在手里有些沉甸甸的感觉,比上一本书也大气、起眼多了,大概重了一倍,至于到底有几斤几两还没称过。尽管30万字当下已不那么值钱了,但字字句句的分量却始终深埋于作者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