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02版:有话说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整治道路拥堵
有必要先“通通脑”

    整治道路拥堵

    有必要先“通通脑”

    ■孙德胜

    随着机动车辆的逐年增多,道路拥堵成为让人头疼的城市顽疾之一。时下,各地在整治道路拥堵方面,举措很多,力度也不小,也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特别是弹丸之地的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区和国家,它们人多、地小、车多,但交通状况可以说是井井有条、畅通无阻,其成功经验是靠日久月长的严管。

    自3月1日省公安厅部署开展“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系列行动以来,全省各地迅速行动,稳步推进。我市开展了史上最严的交通整治行动,严管严治市区十条道路,仅3月8日一天,全市共抄告1145辆违停车,严管严治初见成效。笔者对我市的道路治堵还存在诸多疑问:造成堵车的主要原因是乱停车,有些交警部门规定的严管道路,仍有人敢于乱停,这是为什么?摊贩占道经营、道路上乱堆放物品,相关执法部门治理到位了吗?常态化管理制度真正落实了吗?公共停车位稀缺, 但令人不解的是,日前市民监督团对停车位问题开展专项跟踪调查(不是全面), 市区的国有资产停车位闲置着或挪作他用或还未充分利用的近1000个,至今有哪个部门去抓了没有?规范出租车靠点停车,有关部门管理到位了吗?笔者认为,以上这些列举到的,或是有些还未列举到的疑问,若是有关部门去抓一抓,完全是可以有所改观的,严管严治必须真正一抓到底,而不是讲在嘴上。

    笔者认为,给道路治堵,有必要先治理为官者脑子里的“堵”。治堵,为官者必须要有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决不能等闲视之。治堵,必须大力宣传交通法规,曝光不良行为,造成一种舆论氛围,使大家知道“严管了”,使之“不敢乱停”。治堵,必须治理有关执法部门特别是个别领导的不作为乱作为、官僚主义、坐等观望的不良作风和消极思想,诸如“没有停车场,车太多了,不好治堵”、“市民、驾驶员素质太差”、“摊贩太野蛮”等理由貌视有理,其实不值一驳。

    众所周知,停车场、道路建设及智能管理建设等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和一定时间来实施的,再说城市的所有资源包括道路、停车场等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条件下解决好车辆猛增与道路畅通的问题,仅靠传统的修路、扩路方法已不现实。在人行道上划线停车,把单位停车位划在该是人行道的地方,与行人抢道,使无车而步行者很无奈,更是与现代文明城市格格不入。有关部门必须各负其责,加大执法力度、宣传力度,比如部分市民车主的交通意识和停车的不良风气,应采用宣传、教育与法治相结合的方法,这也离不开政府及相关执法部门共同配合、管理实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今日莘塍
   第00004版:最新闻
   第00005版:重点工程
   第00006版:聚焦点
   第00007版:平安清明 绿色殡葬专刊
   第00008版:百姓事
   第00009版:在现场
   第00010版:百姓事
   第00011版:云江潮
   第00012版:广 告
   第00013版:广 告
   第00014版:家周刊
   第00015版:家周刊
   第00016版:广 告
整治道路拥堵
有必要先“通通脑”
简易便池,
尴尬的
不仅是老人
瑞安日报 有话说 00002 整治道路拥堵
有必要先“通通脑”
2017-3-3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