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0011版:云江潮
上一版3  4下一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走进人教社

    走进人教社

    ■郑明理

    从小学到大学,接触过很多课本。大学毕业后当老师,后来又从事教育科研工作,经常与教材打交道。我对教材,对编写教材的人,对编印教材的地方,一直特别敬重。

    不久前去北京教育考察,有幸被邀请参观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为教育部直属单位,人教社成立于1950年,毛主席当年为之题写社名,党和国家历届领导人都非常关心人教社发展,人教社也不负众望,为中国教材编印尽心尽力,是中国教育发展的有力见证者。

    这是北京难得的好天气,晴空万里,空气清新,我们来到位于魏公村的人教社大楼。工作人员先带我们到4楼的“人民教育出版社社史馆”,刚到门口,一幅由图书组成的“手捧绿芽”造型的社标呈现在眼前,既寓意着培养下一代茁壮成长,又犹如人教人热情地向参观者欢迎致意,别具一格又颇有亲切感。

    走进建于2010年的人教社社史馆,令人兴奋不已。在这里,众多的字、图片和实物,在展示人教社60年发展史的同时,也在叙述一个个难忘的历史故事。正如社史馆“前言”所说,“此间之物,一册一页、一帧一枚,历历可览本社发展之轨迹。”在这里,有毛泽东同志题名“人民教育出版社”、邓小平同志题名“课程教材研究所”的手迹,以及他们接见人教社领导时的珍贵照片;有周恩来总理签发人教社总编辑的任命书;有叶圣陶先生带领人教人编写新中国首套中小学教材的描述;有新中国第一部普及性字典《新华字典》的诞生记;有11套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出版的纪实;有人教社各个历史时期发生的重大事件记载……讲解员悦耳的讲解充满着自豪和自信,让每一位参观者也感到自豪。

    人教社社史馆很大,收藏资料很丰富。其中最吸引我的是叶圣陶展区和中小学教材陈列专柜。

    叶圣陶先生是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是人教社创始人、第一任社长和总编辑,曾担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走进叶圣陶展区,迎面就是著名雕塑家、书法家钱绍武雕塑的叶圣陶先生伏案写作的塑像,先生那专注神情被雕刻得栩栩如生。

    雕塑前面是一张书桌,书桌上,叶圣陶先生曾使用过的眼镜、眼镜盒、放大镜、台灯、毛笔、墨盘、手稿、印泥,都按照原样放置。

    雕塑背后是叶圣陶先生名言“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这也是先生一生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雕塑两边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叶圣陶先生喜爱的部分藏书,有不少书还留有先生手迹,似乎在随时等待先生再一次翻阅。

    离叶圣陶展区不远处就是中小学教材陈列专柜,一排排、一列列,摆放着人教社镇馆之宝——11套义务教育教科书。从1951年秋季投入使用的第一套人教版全国通用中小学教科书算起,到今天,人民教育出版社已发行了11套教科书,真是“盈盈满眼,灿灿一堂。纸黄墨淡者,垂老睹旧而感怀;色彩鲜活者,童子指点而惊呼”。

    站在中小学教材陈列专柜前,见到自己上学时读过的课本和自己当老师时教过的教材,那兴奋无以言表,所以我在第五套至第八套教材前面驻足很久,因为每一本教材都唤起很多美好的回忆……

    走出社史馆,工作人员又带我们去参观“中国百年中小学教科书展”,进一步了解中国教育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随后,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教育部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张廷凯为我们作了《深化课程改革的新方向》专题讲座,让我们更加明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和人教社在中国课程改革中的重要地位。

    “厚德启智”,感谢人民教育出版社给予我们的教育和启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00001版:要闻
   第00002版:有话说
   第00003版:最新闻
   第00004版:百姓事
   第00005版:百姓事
   第00006版:财富榜
   第00007版:今日林川
   第00008版:印象锦湖
   第00009版:财富榜
   第00010版:议事厅
   第00011版:云江潮
   第00012版:公 告
   第00013版:公 告
   第00014版:广 告
   第00015版:车周刊
   第00016版:车周刊
梦中水城
走进人教社
多少“爱意似是流水”
瑞安日报 云江潮 00011 走进人教社 2017-4-19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