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
仓前街
■钱玉琴
少年懵懂从没想到,自从一只脚怯生生迈进小城,就再也没收回来。好像被命运的一只手无形中拽着、被岁月拉着,把生活多年的小镇远远地抛在了身后。
如今,在这小城落地生根,稳稳地如同主人般,轻松自如游走在大街小巷。把家安居在老城区西隅,是骨子里觉得老城区亲切温暖。时代在变迁,不管安阳新城区日新月异,老城区格局模样基本不变,从南到东,横向分布是不长不短的解放路、万松路,纵向是虹桥路、邮电路,然后稍微做下延伸和扩展而已。
立夏之后酷暑还没登场,正是不冷不热时节。晚饭后,便起散步之意。包也不带,带上女儿,母女俩一身轻松欣欣然出去了。暮春的风徐徐吹来,耳边的发梢也随之飘舞起来,白色裙裾一角也欢悦地飞舞着。把两只手背相交夹在后面,犹如老人家般悠闲晃荡着。
走过环城西路仓前街的桥头,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树依然昂立着,树根要几个人合抱着。不知这棵树在这站了多少个春秋,有如活生生历史的见证人,注视着这街上来来往往的路人。
走在仓前街上,恍恍惚惚好像走在旧时光阴里。每次来到这条街,自然会放慢脚步,用目光端详着这条老街上了历史的房子,感受到岁月的穿梭和厚重。两边的电线杆上,密密麻麻的电线如蜘蛛般密布在头顶上方。高低不平的房子,如一张张古老的照片,至今保留着上个年代的两层楼低矮的木头房子,朱红色的油漆斑斑驳驳残留痕迹。抬头一看,还看到砖瓦房子上的苔痕,还有瓦缝里长出来的野草,悄无声息生长着。
两边店铺毗邻着,低矮的店面面积不大,但各种店铺吃的穿的日常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手工的编织藤席还有经营多年的糯米贴等老店,还有应时而生的培训班奶茶店、药店、理发店,这是古老与现代并存的一条街。脚下的路前些年坑坑洼洼,修整之后平平整整踩在上面无声无息。
步行只需几分钟的短短一条街,曾经是市政府所在地,可想而知当年这里的繁华热闹。还有二小和玉海中学两所学校,到放学之时,学生纷纷涌出来,顿时使得这条街热络起来,显得生机勃勃。还有第二巷是保姆聚集地,门口坐的、站着的,等待着两情相悦。现在倏忽20多年过去了,行走在这条道路上,外面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这里风采依然。
当年我是贸然闯进这个小城的一个乡下丫头,还没褪去乡下人的自卑。以一个不经事的孩子目光打量着这座城市,感觉是到远房亲戚家做客般害羞不自然。慢慢和同学们在一起久了,为了和同学发音保持一致,暗暗地纠正了个别带有浓厚的地方发音。休息日,和同学从东门走到南门,偶然经过仓前街,经过瑞中(现在的玉海中学),感觉这里神秘高深,心生向往之意。
回到多年之前中考的那天下午,走在这条街上,脚步慌乱惶恐而又不知所措,考试时间差不多已过了一刻钟,恨不得长一对翅膀飞到教室。前面不远就是老瑞中,当年中考的就是这个考点。那时我独自生活在小城暂住在我表姐宿舍里,前一天晚上辗转反侧睡不着,结果第二天中午睡过了头。到了考场,已迟到20来分钟,是数学考试,我拿着笔的手哆哆嗦嗦写下自己的名字。结果,后来,我们班级有9人进了瑞中,而成绩在班级排名前三的我,却与瑞中擦肩而过,命运从此在这拐了一个弯。后来,走过一段长长的曲曲折折的弯路,以“曲线救国”方式又来到这个学校担任心理老师,不过是在新校区了。
如今走在仓前街上,与过去的自己相遇,不由感慨万千。与我而言,这20多年的历史,仿佛就在昨天,好像一切都改变了,但自己还是自己,又好像一切都没变。
这条街过去不远的西山,当年是人文荟萃之地,名人雅士在这生活过。可以想象出,这些文人雅士纷纷在苍前街上飘过的身影,赋予了这条街深厚文化的内涵。
一条仓前街,走过了几代人,不仅是走过的每一个人活生生的证明者,更是一座城市的见证人。